春節假期掀 「村晚熱」 陸學者:鄉村文化的彰顯與自信
圖爲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岱嶺佘族鄉富源村文化廣場,佘族姑娘們盛裝爲即將到來的當地新春「村晚」表演認真彩排。 (摘自中新社)
大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邢成舉2日撰文表示,春節將近,越來越多的「村晚」在大陸各地陸續舉辦;農村居民更是「村晚」舞臺的主角。「村晚熱」的背後其實是地域文化自覺的進一步彰顯,也是鄉村文化的更自信表達。
邢成舉2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村晚」正是廣大農村居民爲自己的文化找位置的一種體現,也是鄉村文化自覺的進一步彰顯。村晚的大量出現,大致基於以下5個方面的共同作用。
首先,大陸中央層面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在文化和旅遊部的直接推動下,「四季村晚」成爲各地豐富鄉村文化活動的品牌和導引。
其次,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如何將村裡的人和事搬上舞臺成爲廣大農村居民和基層工作者的共同思考。邢成舉認爲,把村裡的人和事搬上舞臺,「村晚」將可以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讓農村居民對鄉村產生更多價值認同與情感歸屬。
再者,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鄉村人才的才藝得到進一步釋放和挖掘。邢成舉表示,讓農村居民在舞臺上講述自身「喜怒哀樂」和所思所想,成爲鄉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對農民主體性自覺呼應。藉助新媒體的擴散與傳播,鄉村文化不再被視爲「低俗」,廣大網友關注和點贊更形成有力激勵機制。
最後,在鄉村旅遊和文化旅遊熱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鄉村文化也成爲一種經濟資源,這種資源可以轉變成收入和鄉村關注度的重要符號。故此,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村晚」也成爲面向外界的文化產品並正在發揮振興鄉村的重要功能。
邢成舉強調,鄉村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廣大農村居民對社會變動不居帶來的風險感的一種保護,是廣大農村居民對自身文化符號的一種主體性呈現。隨着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村居民對優質文化生活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在此形勢下,以「村晚」爲代表的鄉村文化活動將成爲未來鄉村文化的新熱點。
此外,他也呼籲,要更好地推動村晚,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搭臺」工作,透過相關扶持政策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村莊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更多讓農村居民成爲村晚主角,讓節目安排更接地氣,讓鄉村文化成爲村莊內生價值生產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