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G到5G-A ,通信大模型賦能高階自智丨直擊2024上海MWC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上海報道

進入5G時代,更加複雜的網絡環境和新技術應用探路,對通信行業提出新挑戰。

在此背景下,引入AI大模型能力顯得尤爲迫切。

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期間,中興通訊副總裁鄭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模型天然具備一些解決高階自智的難題和挑戰,有幾個關鍵場景需要額外關注,才能取得高階自智領域的進一步提效:包括準確率提升、長流程閉環問題、結構化數據分析問題、技術工程化挑戰等方面。

爲此,中興通訊推出星雲通信大模型系列化產品,涵蓋星雲通信大模型、Agent工廠和系列化應用產品。

所謂自智網絡,是指通過三層四閉環架構構建網絡自動化、智能化能力。

雖然大模型主要是基於既有數據積累進行智能化賦能,但面向未來5G-A的技術升維過程中,大模型也將逐漸發揮其能力。

大模型賦能網絡

對於應用大模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中興通訊SDI產品線規劃部部長徐坤分析道,面對電信領域中嚴苛的高可用場景,需要探索大模型演進,以避免大模型出現“幻覺”和不確定性難題;此外要推進大小模型協同,構建結構化數據大模型對告警、工單、信令等結構化數據進行價值挖掘,提升專業問題,預測、診斷的準確性;還需要增強多模態和結構化大模型在通信領域應用,加速大模型自智領域應用。

據悉,本次發佈的星雲通信大模型由中興通訊全棧自研,包括從14B參數到100B參數的多個版本,目標是要構建網絡高階自智的加速器。應用落地包括知識助手、信令助手、反詐助手、看網專家、監控專家、排障專家等。

當然,網絡架構本身包括了無線網、核心網、傳輸網等多個層面。徐坤錶示,大模型在這各個領域的賦能,形成合力是必然的演進趨勢。

“大模型從對單域賦能到大模型在多領域之間做協同賦能的變化,從生產力提升角度看,就如同個體小作坊生產到工廠化生產的變化。”他指出。

在大模型的能力支持下,網絡運維過程也將面臨新的變化。徐坤指出,大模型的意圖理解、自主學習、知識涌現、系統拉通能力,可以增強網絡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運維模式從單域獨立、被動的運維,升級爲全域融合、意圖主動的運維。

“系統架構迭代的同時,在系統中工作的工程師職責也會發生變化,從領域工程師,向語料工程師、提示工程師、大模型訓練師轉變。”他總結道,總之,在大模型時代看到了從人輔助機器,到機器輔助人,甚至機器與機器自主協同的希望。

從5G到5G-A

推進大模型應用落地不僅是單家廠商的能力,接下來通信產業鏈之間推進生態共建也成爲重要命題。

鄭鵬指出,中興將星雲通信大模型打造成邁向高階自智網絡的加速器,在通信網絡中發揮價值成效,這個過程離不開產業界的共同努力。“我認爲有三個方面可以進行共創:生態、技術、場景。”

具體來說,生態方面,由於各廠家語料不通,打造的大模型都有各自特點,在不同領域有各自專長,通過建設多模型協同的生態體系,可以共同面對通信網絡中各種複雜問題,給出更好解決方案。

技術方面,以智能體爲核心建設新型的運維體系逐步形成行業共識,那麼智能體技術就尤爲重要,如何實現多智能體間的協同,並保證協同的準確性,從知識生產、技能生產、測評、組裝等方面都有比較多難題需要攻克,可以共同探索技術、共同擬製規範。

場景方面,在網絡協同、業務協同、商業協同的不同層面,大家可以從各自的工作場景出發,錨定最需要引入大模型解決的問題,選擇1-2個高價值場景共同探索,確立達成成效指標的路徑和方法。

除了對現有網絡運維能力的支持,面向下一代5G-A網絡的建設,大模型也正在逐漸發揮其能力。

徐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大模型主要是針對成熟技術進行賦能,但實際上在5G-A領域我們也做了相應跟進和研發。因爲在走向5G-A過程中,我們看到一些第三方工具軟件能力逐漸會跟不上用戶需要,所以自研是唯一出路。”

他進一步分析,在5G-A網絡建設過程中,早期還談不上進行網絡運維,所以首先是在規劃建設爲主的場景中,需要大量的先進工具以及自動化工具。“因爲依靠人工基本上很難規劃5G-A的新技術和新產品,5G-A涉及大量用數據孿生進行場景模擬、對各種設計信道進行模擬,針對這部分需求,我們的研究院正在跟進和開發。計劃在未來網絡規劃建設過程中,將全部用到大小智能體協同的系列工具進行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