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可能到可能,比金牌更重

8月4日晚的拉德芳斯體育館,正值20歲生日的潘展樂在最後一棒游出45秒92的分段成績,幫助中國隊極限反超,勇奪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

這場驚天逆轉,打破了美國隊對該項目長達40年的壟斷。

在稍早的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潘展樂以46秒40奪冠,並刷新了世界紀錄,創造歷史。

衆所周知,無論是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還是男子100米自由泳,都是美國、澳大利亞的傳統優勢項目,在這個領域奪金奪牌,被視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可能”變成“可能”,比金牌更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所謂傳統優勢項目,無非是以超強實力、一流訓練、深厚底蘊累積起來的堅硬堡壘,突破堡壘靠的也是不容置疑的絕對實力。

無論是鄭欽文收穫的奧運網球女單金牌,還是潘展樂與中國游泳帶給世界的驚喜,其背後的意義都超越了金牌本身。

中國在非傳統優勢運動項目的突破,不僅是運動員個體的力挽狂瀾,還受益於體育產業全球化、生產與消費要素自由流動,以及職業體育市場化運營深度實踐。

每一位運動員都是行走的中國故事。

隨着國民體育的普遍進步,大衆心態日漸成熟,我們關注奧運,不僅關注我們自己的優勢項目,還會關心非優勢項目的進步。

如果說優勢項目是基本盤,那麼非傳統強項就是潛力股。每一次突破,不僅是了不起的追趕,更是了不起的自我超越。

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田徑、網球,這些大項的體育競技我們未必見長,卻在世界擁有更高的普及度、更廣泛的球迷基礎,如今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進來。

體育與金牌的強關聯敘事不再,大衆對高質量體育發展的需求,成爲體育發展的真正動力。

一方面,我們依然會在體操、舉重、跳水、射擊、乒乓球、羽毛球上打造“夢之隊”,也會正視對手的飛速進步和隨時趕超。

另一方面,體育發展的社會化與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創造了中國選手在大賽道馳騁的可能,強大的市場基礎、優質的競賽體系、開放的選材機制,讓我們期待更多鄭欽文、潘展樂的誕生。

傳統沒有“禁區”,就像人生沒有侷限。這是競技體育的殘酷,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一個國家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必須要打開更大的賽道,卷向強者更強的地方。

就像我們的奧運征途,在更大的賽道上,一切都剛開始。對於奧運,我們不只關心金牌,還有那項你我都愛的運動。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