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金典禮看專業 羅大佑和吳姍儒演出點到為止的自制
吳姍儒(右)把得獎感言時間分給搭檔唐綺陽和炎亞綸。圖/三立提供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因爲疫情,今年的三金頒獎典禮被集中在下半年,金曲獎和金鐘獎都已頒過,其中,若聚焦在獲獎人員上了臺發言時間該有多長這件事,包括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羅大佑,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得主吳姍儒,都令人十足敬佩。
國內三金頒獎典禮年年都在壓線、超時中來回掙扎,爲何總是無法在4個半小時的時限內圓滿完成?這題已討論多年,一直無解,但今年金曲獎,拿到特別項獻獎的羅大佑,上了臺竟然在90秒內把該說、想說的,一氣呵成說完,隨即瀟灑轉身下臺,那一刻,我內心涌上無比的尊敬,一個出道40多年早成演藝圈標杆的大哥,言簡意賅而不話嘮,直白說,是個可愛的老人。
吳姍儒在拿到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時,只用了8秒鐘說完感言。圖/三立提供
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得主吳姍儒,雖然跟羅大佑差了36歲,年輕卻表現大器得體,這個獎她跟炎亞綸、唐綺陽3人共享,上了臺當炎亞綸、唐綺陽輪流發言時,我特別注意到吳姍儒的表情,其實很有戲,她並沒有因爲拿第3次金鐘而無所懼,反而正試圖用深呼吸平靜心情,一邊眼神望向搭檔,似乎邊思索輪到自己時該說什麼,輪到她時,大家以爲她會善用90秒發言權,沒想到她竟然只用了8秒,只說了6句話,就結束感言。
她說:「謝謝公視、謝謝評審,謝謝所有支持並愛我的人,也謝謝所有相信我們3個的,我們是奇蹟組合,真的會遇上奇蹟。」
電視前的觀衆也許無法體會羅大佑和吳姍儒那種點到爲止背後的意義,但從媒體角度去看,兩人不只尊重製作單位,體恤幕後人員的辛苦,更用一種內斂表演,去呈現自信並非來自滔滔不絕告訴別人你有多好,因爲你的成績所有人都看到了,也認可了,臺上的見好就收,就算只爲整個晚會節省了1分鐘,甚至更多,都讓人見到他們內心的態度和節制。
一場晚會動輒4個半小時,有時甚至會頒到5個小時,過去我曾不解,問某一屆典禮制作人,爲何非要把流程排這麼滿,像一杯水杯倒到滿,已到了表面張力繃到最緊的程度,怎沒想過減少一個表演項目、讓每個來賓預留出更多時間,豈不是兩全其美。那一屆的典禮制作人把流程表攤開給我看,表演項目不能刪減,「因爲刪了一個,就會空出大量時間,而若每個得獎者都照規定90秒說完,典禮將提早結束,那賣出的廣告怎辦?影響的是更大層面。」
典禮大概都以半小時爲一個單位,不是收在11點,就是11點半,不能收在11點23分,或11點47分。
於是三金多數安排在11點半結束,大方向不能動,只好想盡辦法去約束得獎者,結果,經常典禮前半段得獎者不顧時間分配地暢所欲言,如骨牌效應般壓縮到後面大獎的得獎者發言時間,全場的時間是固定的,你多說了兩分鐘,後面就有人被你吃掉兩分鐘,於是每年都看到後半場得獎者被工作人員不停畫圈圈,趕火車似的要他們儘快說完感言,但後半場通常是大獎,而且多是觀衆比較有共鳴的是藝人,這也形成另一種雖然體諒了幕後人員,卻不公平了幕前藝人現象。
而這種狀況,年年無解,於是就看到前幾年玩降麥克風不讓人說了,或不斷鳴捷運鈴聲要你閉嘴的畫面,而這些事後都被檢討不尊重得獎者,履遭批評後一一取消,今年金鐘獎於是決定自殘主持人,要視網膜喝香菜汁來拜託、提醒大家的橋段。
其實,廣義來看,無論是臺前藝人、幕後入圍人員,只要參加金典、金鐘或金馬頒獎典禮,都必須把當晚出席當成集體參與一場演出,沒得獎的在臺下要演出落獎心情,上了臺除了展現喜悅,如何自制,更是尊重晚會的一種態度。很多人說,作詞作曲、攝影、燈光、剪輯等等幕後人員,也許一生只有一回上臺領獎,該體諒他們平時沒說心底話的機會,但既然是娛樂圈裡的一份子,無論做哪一種幕後工作,都該更明白時間控管的必要,這是專業,而非在心花怒放時展現自己的情不自禁。
羅大佑拿到金曲獎特別貢獻獎時,發言不超過90秒,而且要唱片圈動起來,連老先生都沒有停,大家憑什麼停。圖/臺視提供
就像今年的金鐘獎,拿到創意節目獎的「全明星運動會」製作人楊致遠,上了臺,先深深一鞠躬,拿到麥克風後說,「大家都是幕後人員,我不會超時的。」然後,在90秒內,把該講、該謝、該表達的,完整說完,90秒,說長不長,說短其實也不算短,要在90秒內說得讓人動容,幽默又畫龍點睛,更能呈現一個人的能力與實力,不是嗎?臺上沒說完的,留到後臺,一堆媒體等着採訪,會讓你把話一一訴盡。
金曲、金鐘結束,娛樂圈還頒了北影獎,接下來11月27日是金馬獎,希望屆時能看到所有影人的專業演出。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一次意外,搭上坐看繁華的雲霄飛車人生,過程有俯衝、有驚險,當然也有徐徐微風。熱愛這個工作,因爲每天遊走不同綜藝攝影棚,遇見不同的新鮮事,也因爲工作,讓我走遍大山大水,體會幸福的每一刻,工作是食物,旅行則像呼吸,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