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處下功夫,讓服務有溫度(民生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徐 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1日 第 13 版)
在細微處下功夫,不斷滿足羣衆所需所盼,公共服務才能更有溫度
最近一段時間,多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有的地方改造公交站點,加裝臺階方便老人孩子上下車;有的地方挖掘盤活資源,錯時提供車位,緩解停車難;有的地方發佈臨時銷售點信息,既讓果農有了賣貨渠道,也讓市民就近買到新鮮瓜果……
這些看似微小的舉措,給羣衆帶來更多便利。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離不開越來越精細化的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更精細,需要深入瞭解羣衆訴求。作爲城市管理者,要拓展聽民聲、知民意的方式和渠道,比如在日常工作中走訪調研,利用線上平臺廣泛收集意見,藉助富有當地特色的議事場所談心聊天……形式越接地氣,越容易走到羣衆中去,也就越能聽到更多百姓的所想所願。只有從羣衆關心的“小事”入手,纔能有的放矢,提升政策精準度,把羣衆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一份份切實有效的“工作清單”。
公共服務更精細,需要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比如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的更新難免與現實生活存在衝突,如何把施工對羣衆的影響降到最低,考驗着管理者的智慧。拿水路改造來說,停水了怎麼辦?廚衛剛裝修,弄壞了怎麼辦?爲居民免費接上臨時管線,施工單位量身定製設計方案,把桶裝水和臨時坐便器送上門、由專人進行後續服務……這些都是小舉措,解決的卻是居民的大問題。找準需求、考慮周全,服務才能做到羣衆心坎上。
公共服務更精細,需要不斷嘗試新技術、利用新事物。公共服務的提升,離不開管理人員的大膽創新。如今,隨着互聯網賦能,公共服務有了更多形式,比如搭建網絡平臺,直播解答疑難,比如實現信息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新技術增加了公共服務創新的抓手。用好這些創新,能爲羣衆的生產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在細微處下功夫,不斷滿足羣衆所需所盼,公共服務才能更有溫度。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給人民羣衆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人民羣衆的獲得感纔會成色更足、幸福感才能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