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三樣”到新能源大通道——新能源產業地方實踐隨筆
新華社太原3月22日電 題:從“新三樣”到新能源大通道——新能源產業地方實踐隨筆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王勁玉 3月13日,丁傑如願拿到了一張電動重卡物流的營業執照,他將在山東省日照港到山西省侯馬市近千公里的公路上佈局充換電站,建設一條新能源大通道。 作爲山東日照興業集團的董事長,丁傑跨越千里從日照到侯馬,帶來了他對新能源物流網絡的架構:在這條綠色大通道上,公司可建設足夠多的新能源充換電站,滿足超2000輛傳統燃油重卡轉爲電動重卡,讓千里貨運通道變成節能通道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新成立的企業山西綠電通物流科技公司負責人莊見華算了一筆賬,一個充換電站建設成本爲500萬元到800萬元,可以投放35塊電池。每隔100公里佈局一個充換電站,能夠滿足2000輛電動重卡的日常通勤。 日照興業集團在物流電動替代方面有成熟的經驗,目前企業在運營的電動重卡超600輛,大力減排的同時也爲終端商戶減輕了成本。“進行電動替代後,物流成本下降20%到30%,從侯馬到日照,一個來回每噸貨能節約50元成本。僅侯馬市周邊每年的運力能達到1000萬噸,節約的成本足夠將充換電站佈滿更多區域。”莊見華說。 侯馬是晉南地區重要的貨運通道,全市有物流企業120餘家,大型綜合或專業批發市場22個,經營戶1.8萬餘戶,從業人員6萬餘人,市場年成交額120億元,形成了覆蓋公路、鐵路、電商、倉儲、運輸、配送、加工、對外貿易爲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 一邊是源源不斷的貨運需求,一邊是成熟的新能源車貨運體系,“雙向奔赴”供需雙方很快走在一起。 隨着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相關產業在山西的紛紛落地,各類新能源應用場景正被不斷拓展。侯馬所在的臨汾市,新能源產業已經積點成鏈、延鏈成面,蔚然成勢。 臨汾市能源局電力和新能源科科長李剛說,近兩年來,臨汾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已達近百億元,“晶旭新能源上馬了光伏板製造項目,山西建投開始進軍風筒製造,本地龍頭企業華翔集團也開啓了光伏支架佈局……數十家新能源製造企業已經達產或正在建設,這些新能源產品在支撐臨汾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向外輸出新能源產品。” 在侯馬經濟開發區澮南產業園,山西國強公司總佔地面積512畝的30GW光伏支架追日跟蹤系統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山西國強執行總經理張龍法說,依託於光伏板需求的快速增長,柔性支架的市場愈發寬廣。 “新能源產業的集聚效應正在顯現,配套產業不斷投資興建,成爲重要經濟增長點。”侯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郝文盛說,依託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山西全省開發區年度考覈排名中,侯馬經濟開發區在工業類開發區中排名第五。 3月13日上午,丁傑在侯馬市敲定了第一個充換電站的選址,土地已經開始走程序,加上站體建設、變壓器、電池等,最快50天就能實現運營。“今年至少實現1000臺車運營,初步實現新能源大通道的構想。” 項目確定後丁傑異常忙碌,當天的午飯間隙,來自晉南鋼鐵、建邦鋼鐵等晉南地區的鋼鐵企業負責人紛紛來找丁傑尋求合作。“我們節約的成本會讓渡一部分給用戶,此外許多企業有碳足跡覈查的需求,迫切需要新能源運輸,可預見市場將會一片火熱。”丁傑說。 在侯馬市委書記吳勇看來,新能源大通道將會形成聚合效應,更完善的佈局會在侯馬市周邊形成龐大的新能源市場。“新能源大通道的模式將會起到很好的示範效果,侯馬作爲區域物流節點城市,有望從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地變成又一個新能源製造基地,產業升級的動能更加強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