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芒果乾 別忘補強戰傷救護系統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防部前上將副部長、立委陳永康質詢時指出,國家嚇阻力量不止於軍事,也包括社會韌性,而退輔會在社會韌性中扮演重要角色,若是未來發生戰爭,退輔會必須強化戰傷醫療,因此他建議應投資榮民醫院的病牀與加護病房,並要有強化血漿、人工皮、麻醉劑備品的長程計劃,在未來國軍提升戰備時,能有效提升戰傷救護能量。

陳永康也提到,8年前的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發生後,這場意外造成的傷患也癱瘓北部醫院,這是很好教訓,退輔會應成爲社會重要支柱,也就是強化榮民醫院體系的救護能量。

從八仙塵暴事件,看戰時救護能量是一面反射鏡,光靠強化榮民醫院體系是否能支撐臺灣社會戰傷醫療系統,看起來都無法樂觀看待。

去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烏俄戰爭第二年度彙報提到,在靠近前線的地方設立了由中央醫療機構的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強化的戰場醫院,超過98%的傷者出院康復,致死率僅爲0.5%並且持續下降。

然而,俄國政府提供的數據是否能真實反映醫療現場,不免讓人懷疑。

但由於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以及國軍規畫的城鎮戰,行政院以及國防部開始意識到了完整建構社會防禦體系及強化國家韌性,到底臺灣如何建構出戰傷醫療系統,是迫切也是一條漫長的路。

現代意義上的戰傷醫療,主要是運用在軍事衝突、例如恐怖攻擊或天然災害事件等極端情況下,所要實施的系統性醫療照護方法,包括如何保護人民生命與健康的措施,既要考慮到最有效地利用醫療資源,更要協調專門各個醫療與非醫療機構與部門的行動。

2024年臺灣各地方醫院陸續開設戰術緊急醫療訓練課程,這是一件好事。然而,政府在戰傷醫療問題上仍過於保守,目前也只有訓練計劃,僅此而已。

戰傷醫療不只是提供急救或者如何急救問題,還要有相關科別的醫生、護理人員、研究人員、教師、工程師以及醫療相關業者、企業等。政府有關單位應該思考如何系統性的建構一套真正屬於臺灣自己醫療戰術系統,連結各公私部門、學校、醫療院所、企業納入戰術醫療與後送援助的結構系統之中。

然而戰爭死亡率高,即便臺灣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品質以及各大醫院救護能量與資源。但是戰爭週期可能持續好幾天到好幾年,與一次性的八仙塵暴事件無法類比,加上臺灣醫護缺工,甚至醫院招募不到外科醫生的情況下,萬一爆發戰爭,臺灣本土遭受到飛彈飽和攻擊,永遠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戰傷醫療系統。

最好辦的辦法,還是避免戰爭爆發,維持兩岸友好關係,同時還要備有一整套應急的戰傷醫療系統,以備不時之需。(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