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真扛事
今天一個比較大的事件是:
茅臺漲價
它是我的第一大持倉。也是很多基金的重倉股。
哪怕你不喜歡它,可能也不知不覺被動買了很多。
很多讀者也搶搶茅臺,薅薅羊毛。
可以嘮嘮。
茅臺把核心的53度酒出廠價上漲20%,從969塊錢漲到了1169塊錢。
這個漲幅猛然聽挺誇張。
但換個角度看,這是它快六年來第一次漲價。
按複利的話,相當於每年漲了3%;
這麼看就好接受多了。
這漲幅估計“審覈”過的,漲高了影響不好;低了麼,白白浪費一次漲價機會。
茅臺這一漲價,扛下了不少事:
大股東和股民開心了,今天股價漲了快6%
地方也開心,茅臺的最大成本不是水,而是稅。
囤酒的人開心,因爲茅臺是爲數不多的,每年升值的實物商品。強過了很多奢侈包包。
消費者呢?
目前看,喝酒的人還沒有錢包“損失”。據說市面零售價格還是賣3000左右/瓶。
大家全都贏,贏麻了。
其實並不是。
壓力傳導給了茅臺的經銷商,中間商賺的差價可能要少了。
二
這種大環境下還敢大漲價的,也就茅臺這種“大哥”了。
換別的品牌,大家都不太認。
現在衣食住行,普遍很內卷。
都在“便宜甩貨”。
前幾天娃過生日,來了一頓海底撈。我用抖音券疊加店內活動,370元減到了260。
Lisa告訴我——
海底撈還新出了一個低配版,叫嗨撈火鍋。從鍋底,到一些牛羊肉,均價不到20塊。(目前全國只有北京開了2家店)
像盒馬,原本是走“有點小貴”的中產路線。現在也開始反思了,要降價接地氣。
現在盒馬有了專門的“特價牆”,擺滿各種特價商品:
甚至還有“線下專享價”,比在app上買還便宜。
現在企業們普遍的經營之道是:低價,便宜。
想起了我那位創業賣首飾的女性朋友。
她賣首飾時,用了很好的設計、原材料,原本想走“輕奢高級”路線。
她也很爭氣,一度談到了讓李佳琦帶貨,一場直播能幫她賣個近百萬。
但李那邊有個要求:
產品必須攔腰砍一刀,按6折的價格賣。
女性朋友播了幾場後,仔細一算賬本——
不對,這根本賺不到錢。
這是虧本生意呀。
於是她嘗試自己原價賣,但根本賣不動。
最後苦苦堅持了幾個月,還是關掉了生意。前前後後虧損了100多萬。
完了她和我吐槽:
“早知道,我還不如拿這100多萬去買3.5%的增額壽險了。”
是呀
哪怕是3%,日積月累也不是小錢。但如果把這個錢,拿去卷,不斷打價格戰。
它很可能就打水漂了。
三
商家內卷,瘋狂打價格戰,對消費者來說這鐵定是好事情。
大家可以便宜買到東西。
但因爲我聊理財嘛,很多讀者也是因爲理財和投資關注我。
站在投資的視角——
很多被迫參與價格戰的公司,現在賺錢的壓力很大。
當老百姓收入不給力,錢包縮水。
這類生意就會很脆弱。
我之前有在文章聊過一個高端女裝股票,它每年分紅達到了6%以上。
我還持有過一段時間。後來我認知上來,發現一個事實:
女裝行業太卷。
所以快速賣掉了這隻股。
一個做女裝抖音直播的人,和我說了一個讓我很驚訝的事。
他們服裝的退貨率高達90%。
倒不是說產品價格很貴,或者質量不行。
實在是——顧客沒有太高的品牌忠誠度。
看哪兒衣服便宜,打折多,哪兒款式更新,就去哪買了。
變心特別快。
商家實在是很難賺到錢,這一行的淘汰率太高了。
四
當然,不僅茅臺纔有漲價能力。
最近上市公司出完了三季報,我就順手看看季報,看看研報。
檢閱檢閱它們的漲價能力。
我持有的一隻水電龍頭。
它每度電的價錢,同比漲了7釐錢。0.007元
7釐錢聽上去很少,但相對於每度2毛多錢的上網電價來說,意味着漲價了3%多。
又比如,我手裡握了一隻商場收息股,前段時間跌挺慘
跌到很多讀者都在後檯安慰我了
但它前天出了最新的季報——
第三季度的商場租金,同比漲了10%。
我看完就放下心來。
哪怕只漲3%——
要是能持續地漲,穩定地漲。日積月累,那也是很牛x的。
可能,通脹就不再是你的敵人,通脹反而成了你的朋友
ps.
晚上消息:
瀘州老窖宣佈,旗下60版特曲經銷商結算價提價20元/瓶。
有了大哥帶頭,小弟們的漲價空間就紛紛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