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第一市場老舊 2026補強結構

臺中市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已有42年曆史,因改建經費過高,市府目前規畫2026年辦理結構補強、改善機電設施與環境。(李京升攝)

臺中市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啓用至今42年,日前因電線老舊停電,4日雖恢復營業,但攤商仍憂心線路恐有安全疑慮,希望改建市場。市府經濟發展局4日指出,改建經費高達10億元,短期內難以推行,目前已安排在2026年補強結構,並改善市場設施。

大甲第一市場建於1982年,共有120個攤商,位於大甲區順天路與中華街交叉路口的黃金地段上,因緊鄰大甲鎮瀾宮,每逢媽祖遶境期間,市場消費者、觀光客絡繹不絕。

但市場啓用多年已有歷史痕跡,不僅建築外觀老舊,市場內通風不良、設施陳舊,地方迭有陳情希望「整理門面」,未料多年推改建未果,11月29日還因電纜線老舊,導致大停電10多個小時,經臺電人員搶修,當天傍晚才恢復供電。

昨天市場恢復營業,許多攤商仍憂心不已,他們表示,停電那天從早到傍晚,幾乎無法做生意,也不敢開冷凍庫,就怕生鮮食品解凍後腐壞,市場是維持生計的所在地,這次電線短路造成停電,難保下次會不會發生電線走火。

市議員楊啓邦說,他建議利用鎮瀾宮後方空地,作爲中繼市場並設置停車場,以推動市場改建,也解決周邊停車不足問題,卻都被市府打回票,先前說要推BOT案但也作罷,那也該另尋方案,盼市府重視地方心聲,別1年拖過1年。

市府經發局市場管理科長蔡永福表示,BOT案不可行是因廠商認爲,1至3樓需保留市場攤位、活動中心,最精華樓層發展受限,所以興致缺缺;他坦言若要改建也有困難,經評估至少要10億元經費,市庫負擔過重。

蔡永福說,全市4、50年以上的老舊公有市場衆多,全部推動改建不易,市府目前向經濟部爭取補助,規畫幫全市公有市場耐震補強,大甲第一市場預計2026年補強結構,屆時也會優化電纜線、整理市場內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