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028年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將在今年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工程。圖爲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中新社)
大陸《科技日報》日前報導,大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受訪時表示,2023年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工程,將進行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月球南極着陸、巡視、飛躍探測。
孫澤洲介紹,該工程計劃於2025年前後發射「嫦娥六號」,完成月球背面採樣返回;2026年前後發射「嫦娥七號」,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查;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與嫦娥七號組成大陸月球南極的科研站基本型,並與相關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合作夥伴共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
孫澤洲說,月球科研站可以爲長期、持續的月球科學探測提供支撐,從而提升大陸月球科學探測能力。同時,科研站可以更好利用月球的位置資源開展月基對天、月基對地科學探測,也可以更好進行月基基礎科學實驗以及月球資源原位開發利用等。
報導指出,大陸月球探測經歷近20年發展,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任務連續成功,探測能力不斷提升,並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的着陸巡視探測。在推動技術創新發展的同時,探月工程也獲得了一大批月球科學研究成果,例如揭示了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拓展了對月球岩漿活動和熱演化歷史的認知等。
孫澤洲此前表示,他和團隊親手打造了嫦娥月球探測器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而嫦娥三號於2013年着陸月球、天問一號前年成功着陸火星,他形容「月球、火星已近,夢想尚遠」。他直言,大陸在月球和火星探測起步遲,但絕不是亦步亦趨仿效別人,更需要把握時代科技發展的規律,敢於創新、敢爲人先。
孫澤洲也強調,由於着陸巡視和採集樣品的區域還十分有限,人類對月球的認識還存在侷限性,因此將開展後續任務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