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徵信修復、洗白都不可信 小心三種詐騙套路

大陸徵信修復、洗白都不可信,謹防三種詐騙套路。(澎湃新聞 )。

新華社26日報導,大陸隨着徵信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徵信修復」「徵信洗白」等虛假宣傳和詐騙套路層出不窮,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提示,強調「徵信修復」不可信。強調部分金融消費者到銀行辦理貸款、信用卡等業務時,發現信用報告上有多次逾期記錄,影響銀行業務審批,就找到非法仲介,試圖修改逾期記錄。非法仲介會編造理由、僞造材料甚至拿錢跑路,不僅損害金融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導致個人敏感資訊泄露,甚至可能引發法律風險。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分析,目前「徵信修復」主要有三種套路:

一是收取高額費用後跑路。這類騙局利用公衆急於消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及對「徵信修復」概念的誤解,以「徵信修復、洗白、鏟單」「代理、諮詢」等名義發佈廣告、辦理業務,教唆資訊主體用「非惡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僞造證據材料進行投訴,藉機收取高額代理費用,不良資訊修改失敗後,通常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聯。

二是徵信培訓、加盟詐騙。這類騙局以徵信市場需求量大、有前景爲由,謊稱教授「徵信修復」技巧開辦培訓班,通過招收學員、加盟代理等形式廣泛發展下線,騙取加盟代理費。所謂培訓的核心內容就是教人通過僞造證據欺騙金融機構,試圖達到刪除逾期記錄的目的。

三是騙取個人敏感資訊。這類騙局在辦理「徵信修復」過程中,要求資訊主體提供身分證件、銀行卡號、聯繫方式等個人敏感資訊,不法分子通過泄露、買賣個人資訊從中漁利,甚至利用這些資訊冒名網貸,騙取高額貸款利息,危害資訊主體人身及財產安全。

「徵信領域不存在『修復』『洗白』等說法,凡是聲稱合法的、收費的『徵信修復』都是騙局,任何人都無權隨意刪除、修改徵信記錄。」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強調,即便有了逾期記錄,也不要過於恐慌。一方面,個人信用報告上的逾期記錄自欠款和欠息還清後保留5年,不會伴隨終身;另一方面,銀行在做貸款審批時會進行綜合研判,不會將信用報告作爲唯一參考依據。此外,也可通過發表個人聲明的方式,闡述對逾期的解釋和說明,個人信用報告會如實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