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時代 產業園區更愛移工
桃園市中壢產業園區移工佔比人數多,中壢火車站周遭發展出特有的東南亞街區文化。(呂筱蟬攝)
勞動部首份產業缺工試查報告指出,直到今年7月底,全臺約有6.6萬個職缺已超過半年找不到人,其中缺工數最多是製造業2.1萬個,比率佔31.9%。全國工業總會2024年工總白皮書也點出,缺工、缺人才是產業「五缺」的最大挑戰,超過缺水缺電的嚴重性。事實上,不少園區因缺工,已出現「移工取代本地勞工」趨勢。
以嘉義縣自力開發的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爲例,當年縣府喊出可創造2萬個以上就業機會;但不少實際生產的工廠卻是靠移工撐起生產線,也帶動園區周邊印尼、越南等小賣店興起。
官方統計,大埔美就業人口數約6800多人,產業移工人數900多人,佔比看似只有1/7;事實上,考量到薪資成本和管理,不少廠商更傾向聘用產業移工,更傳出曾有業者開缺向臺灣人招手,私下卻向主管機關申請引進移工,使擴大徵才淪爲過場。
嘉縣府經濟發展處表示,雖然大埔美開發初期以精密機械爲主要招商對象,但只要符合條件的業者都能進駐,加上這幾年產業轉型引進自動化,許多產業人力需求縮減,又因交通便利,業者各廠區的人力可相互支援,纔會與當初設定就業人數出現落差。
桃園市移工人數全臺最多,至今年10月底共計13萬9314人,其中產業移工11萬7660人,佔比高達84.46%。中壢產業園區共有689家業者,以電子、製造業居多,移工佔比人數也比轄內其他工業區多,中壢火車站周遭更因此發展出特有的東南亞街區文化。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跨國勞動事務科長郭家憲說,僱主基於薪資成本考量,以及本地人較不喜歡勞動性質高的工作,加上中壢產業園區大廠居多,移工需求自然比其他地方多。
有園區業者坦言,電子、製造等傳統產業,遭逢員工退休潮又找不到新血加入,許多廠商都面臨年齡斷層。加上比起傳產或電子加工業,年輕人更願意跑外送或到晶圓廠上班,最終只能仰賴移工填補產業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