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推銷電話爲何頻頻來襲?實探信貸圈的“金九銀十”
“金九銀十”是銀行信貸圈頗爲流行的說法。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位銀行人士處獲悉,九月和十月是一些銀行開啓下一年度開門紅活動的時段,放款政策會略爲寬鬆,而且這段時間客戶用款和資金週轉需求量較大。
當下,“金九銀十”漸近尾聲,很多貸款推銷電話打得更猛了。有不少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最近頻繁接到此類電話。電話那頭是所謂銀行信貸經理、專員熱情介紹一些銀行的貸款產品,邀約電話這頭的消費者線下辦理貸款,額度和利率頗具吸引力。
記者調研瞭解到,上述貸款推銷電話很多由貸款中介撥出。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貸款中介在電話裡只推薦某家銀行的產品,其實他們基本都同時服務多個資金方。有些貸款中介與銀行內部人員關係密切,可以使銀行貸款審批標準有所降低,還有一些貸款中介利用信息差對多個資金方的產品進行嘗試,變相收取服務費。
貸款推銷電話變多了
“我們平時經常聽到‘金九銀十’的說法,其實銀行貸款也存在‘金九銀十’。從銀行方面來說,九月和十月一般是銀行開門紅的時間,放款政策比較寬鬆,因爲到了年底,銀行通常就沒有那麼多放款任務了,放款政策自然會收緊。從客戶方面來說,這個時間段是傳統的消費旺季,用款和資金週轉的需求均會比較大。”光大銀行華北某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金九銀十”也成了不少貸款中介的“衝單時刻”。近日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貸款推銷電話又多了起來。
“我是郵儲銀行助貸中心的,快10月末了,我們新推出一款貸款產品,利息低至3.6%,最高可貸200萬元。這款產品不是一直都有,就截止到本月底。月底前過來辦理,批款把握比較大。”日前,北京白領小雪接到一通貸款推銷電話。
帶着好奇和打算進一步瞭解的想法,小雪加了該推銷人員的微信並進行了詳細詢問。原來,這位自稱銀行信貸經理的胡女士並不是郵儲銀行員工,而是來自北京一家貸款中介機構。“我查了這家公司,發現它曾經是一家典當行,起初還有點興趣,但瞭解一些情況後還是放棄了借款打算。”小雪說。
據小雪介紹,之後胡女士又發來多條消息——“今天有款產品,是近期給一家科技公司員工做的團辦,有位客戶大姐獲批38.8萬元額度,她剛給我發消息說不用這個名額了。您要是辦的話,我直接把團辦名額轉給您,有身份證和銀行卡即可給您放款,產品只保留3天。”“你名下的公積金、社保、保單、車、房、菸草證都可用來提升貸款額度。”“徵信沒有當前逾期、連三累六的記錄,查詢多、負債高都沒關係,可以線下操作。”
貸款推銷電話已經成爲城市白領每天收到最多的一類電話。除了信貸旺季因素以外,有業內人士表示,前段時間一些社交平臺開始對助貸相關內容進行限制,貸款中介有重新迴歸電銷的趨勢,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接到貸款推銷電話的可能性。
門路多?套路多!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貸款中介借用銀行之名展業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自稱是銀行相關部門員工,比貸款中介角色能獲得消費者更多的信任感和更少的牴觸情緒。
事實上,市場上一些依法合規經營的貸款中介機構,也會成爲銀行分支機構青睞的獲客渠道之一。特別是在行業近年來大力推進普惠小微貸款發展的背景下,針對小微客戶的拓客渠道顯得更加重要。業內人士認爲,基層銀行與合規貸款中介牽手,與總行一起擁抱互聯網平臺,幫助消費者匹配適合的貸款產品無可厚非。此類貸款中介或助貸機構一般是通過撮合銀行與客戶達成借貸協議,從銀行賺取佣金或手續費。
但市場上還存在一些遊走於法律和規則邊緣甚至不法的貸款中介。“有些貸款中介機構通過不正當手段找到或買到客戶信息。給你打電話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到了簽單的時候就會巧立名目收費,最後可能是騙消費者擼網貸。”北京一位資深助貸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貸款中介推銷的本來就是線上產品,一家銀行拒貸,他們就會力推另外一個利率貴點、風控鬆點的資金方。相關資金方不僅限於銀行,這些貸款中介總能找到一個願意放款的資金方。”
據瞭解,邀約客戶線下籤單成爲不少貸款中介的慣常做法。“邀請客戶去線下場所貸款,如果是正規機構,線下籤約有助於覈實客戶身份、貸款用途等信息,但也有不法貸款中介虛構所謂簽約中心等,給消費者設下圈套。”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有些貸款中介會利用信息差和借款人對貸款流程的不熟悉,誇大徵信花、負債高等問題,甚至編造問題,變相收取服務費。”上述資深助貸行業人士表示,走銀行內部特殊渠道、與風控部門合作等,經常會成爲貸款中介收取高額費用的噱頭,一些不法貸款中介甚至會誘導消費者辦理“AB貸”——告知客戶A資質不夠,需要找到資質較好的B作爲擔保人。其實,在貸款辦理過程中,貸款中介利用B的身份信息申請貸款,貸款資金由A使用。
此外,與“106開頭短信”羣發系統運營商合作,以銀行名義發送營銷短信、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在貸款辦理期間,通過編造、僞造文件、材料等騙取貸款等,也是不法貸款中介的慣用手段。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信息存在不對稱性,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收費等不盡瞭解。部分消費者寄希望於貸款中介獲取貸款,或者對不法貸款中介的各種騙術缺乏識別能力,最終蒙受損失。
加強監管規範行業發展
“監管部門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與法律,規範貸款中介業務發展,完善銀行機構與貸款中介機構合作制度,落實業務主體責任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機制;加大違法違規成本,增強監管震懾力。同時,還需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並建立高效處置機制。”周茂華建議。
董希淼表示,金融監管部門應推動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協同,進一步防範和打擊不法貸款中介,提高不法貸款中介違法違規成本。銀行機構要增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杜絕與非法貸款中介合作。
“需加強對銀行基層機構、客戶經理日常行爲的規範和排查,對銀行基層機構和員工違法違規行爲及時進行處罰。同時,對於部分相對規範的貸款中介,要實行總行准入制度,從源頭上嚴格把關。”董希淼補充道。
爲了更好規範貸款中介和助貸行業發展,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建議,應實現其“公開化、陽光化”的運營模式,工商部門應將“貸款代辦”“貸款經紀”“貸款顧問”等關鍵詞列入營業執照的經營範圍之中,爲行業提供明確的法規依據;加強貸款中介行業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並實施牌照化管理,提高行業准入門檻,過濾掉那些不符合要求、不規範的貸款中介機構,同時貸款中介從業人員須獲得相應的執業資格,方可進入市場承接相關業務。
今年7月以來,不少銀行發佈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警惕不法貸款中介風險。多家銀行在聲明中稱,未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貸款業務合作,從未委託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代收貸款資料和代爲開展貸款調查,從未委託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辦理“過橋”“轉貸”“貸款提額”等業務。
還有銀行表示,如發現第三方冒充銀行進行虛假宣傳、提供信貸諮詢並收取中介費,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此外,部分地方監管部門、行業自律組織也重拳出擊,開展打擊整治不法貸款中介專項行動,對一些不法貸款中介公司進行了清退。
但也有業內人士坦言,貸款中介行業存在監管盲區、人員流動性大,要根治相關亂象還需多方合力,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協同發力,對不法貸款中介進行有效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