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餘額破32萬億元 普惠金融“再升級”
文 慈玉鵬
2024年,普惠金融進一步深化。一方面,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監管部門陸續推出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信貸規模持續增長、服務模式進一步創新。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9%,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我國普惠金融持續深化,但仍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融資難問題較突出、金融服務覆蓋面需進一步擴大等。2025年普惠金融貸款擴大提速難度較大,但在政府強有力推動下,預計仍或有望保持增長。從發展方向看,2025年普惠金融應繼續深化科技賦能、服務創新、聚焦重點,進一步打通信息不對稱關鍵癥結,加快供應鏈金融發展,助力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升級優化。
政策推動顯效
普惠金融支持政策2024年頻發,有力推動發展。例如,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給普惠金融減負。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做好續貸工作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明確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豐富續貸產品,優化貸款服務模式,完善續貸產品種類等。
2024年“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對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希望達成三個目標:一是直達基層,低成本信貸資金要直達基層,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後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銀行原則上要在1個月內作出是否授信的決定,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要開闢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三是利率適宜,通過節約信息收集成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總體上降低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中國銀行(601988.SH)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告訴記者,2024年,普惠金融業務呈現量增、價降、面擴、分化四大特點。從數量看,三季度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69%,不僅高於全部貸款增速,而且佔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也上升至歷年最高位,達到13%。從價格來看,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行。三季度末,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爲 4.42%,較 2022 年下降 0.83個百分點,爲歷史最低值。從覆蓋面看,三季度末普惠小微授信戶數爲6203戶,與上年年末基本持平(6166戶),是2018年的3.4倍。從貢獻率看,大型銀行取代農村金融機構成爲小微企業貸款發放的最主要渠道。三季度末,大型銀行佔小微企業貸款比重由2019年年初的7.41%攀升至17.29%。同期,農村金融機構佔比則由2019年的11.7%降至11.1%。
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陸岷峰告訴記者,自2024年以來,普惠金融政策持續深化,推動小微企業和弱勢羣體獲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呈現出政策體系完善、信貸規模增長、重點羣體支持加強、服務模式創新、盡職免責機制落地以及區域協調發展六大特點。在政策層面,國家密集出臺多項文件,從頂層設計到實施細則全面推進,爲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了清晰指引。在重點羣體支持上,金融機構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和優化審批流程,爲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更高效、靈活的資金支持。
聚焦融資困難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持續深化,爲小微企業和弱勢羣體提供了更多金融支持,但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
陸岷峰告訴記者,首先,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儘管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但因缺乏抵押物或信用記錄,部分企業仍難以獲得貸款,同時信用評估體系不完善導致審批週期長、成功率低等問題。其次,金融服務覆蓋面不足,尤其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因地理位置偏遠或信息不對稱,許多農戶和個體經營者難以獲得便捷服務,區域性差異限制了普惠金融的推廣並加劇資源分配不均。此外,金融機構面臨較大風險管控壓力,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抗風險能力弱,在市場波動或經濟下行時易出現償還困難,增加了不良貸款率並影響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最後,政策執行與落地效果有待加強,部分基層機構對政策理解不足,落實不到位,且政策間協調性和配套措施需進一步完善,以確保政策真正惠及目標羣體。
談及未來發展,李佩珈表示,對銀行來說,做好普惠金融的關鍵是聚焦當前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主要困難,提供更加精確優質的服務。例如,應收賬款週期長、流動資金佔比大、續貸業務需求強是不少小微企業普遍反映的主要難點。自2024年以來,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風險明顯上升,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20家上市銀行個人經營貸不良率爲1.26%,較2023年上升16BP。爲此,要擴大覆蓋面、拓展業務範圍、延長續貸時間等方式擴大續貸業務規模。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4年9月發佈的《關於做好續貸工作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也爲銀行打消顧慮、緩解不良資產壓力創造了良好條件。
“此外,從中長期視角看,做好普惠金融業務的關鍵是‘科技賦服、服務創新、聚集重點’。”李佩珈表示,“商業銀行需要通過科技賦能、服務創新、融合發展等多種方式探索商業化、市場化和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新模式。信息不對稱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癥結,打造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新模式是克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關鍵之舉;創新服務,加快供應鏈金融發展,將銀行授信活動內嵌於中小企業產、供、銷的各環節,實現對小微企業融資的精準賦能;加強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實現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等。”
陸岷峰表示,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普惠金融不斷深化,爲小微企業和社會弱勢羣體提供了重要支持,並在未來發展中將進一步優化。首先,政策支持力度將持續增強,通過完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機制、降低金融機構操作風險、推出稅收優惠和風險補償基金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其次,數字化服務能力將不斷提升,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將提高客戶識別與風險評估的精準度,降低成本,同時普及數字化金融平臺並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信息共享,提升透明度與安全性。此外,金融產品將更加多樣化,針對小微企業需求推出循環貸款、信用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個性化產品,並擴展至創業融資、綠色金融和鄉村振興等領域,以滿足多元需求。同時,風險管理機制將更加完善,通過智能風控系統和動態監測模型提升風險預警能力,政府與金融機構也將合作建立風險分擔機制,確保可持續發展。最後,金融服務覆蓋面將持續擴大,金融機構將下沉服務重心,覆蓋農村及偏遠地區,通過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銀行等手段解決服務不足問題,並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提升小微企業和弱勢羣體的金融素養,助力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