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氣”吃飯傷心臟,8分鐘血管就受損

來源:生命時報

很多人喜歡化悲憤爲食慾,在憤怒無處可發泄時向食物尋求安慰,然而,這時心臟可能在爲你的情緒買單。

《生命時報》綜合多位專家觀點告訴你,帶着“氣”吃飯是如何傷害心血管的。

帶着“氣”吃飯,很傷心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啓稚表示,已有不少研究證實,情緒化飲食與心臟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有關,如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曾刊發的一篇論文稱,飲食引起的心臟受損,情緒起着重要的助推劑作用,長期帶着情緒吃飯,健康的心臟也會受傷。

研究團隊招募了1109名參與者,追蹤調查13年後發現,情緒化進食與心臟舒張功能障礙風險增加38%有關;情緒化進食越嚴重,頸股動脈脈搏波速度也越快,意味着血管硬化程度越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薛超解釋,壓力、焦慮、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讓大腦處於應激狀態,激活了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增加了糖皮質激素合成和葡萄糖消耗,讓人食慾大增,吃的高熱量食物也更多。暴飲暴食或許可短暫緩解壓力,讓人獲得一時舒適,但後患無窮,比如可導致肥胖、內分泌紊亂、高血脂等,最終影響心臟健康。

壞心情不僅會通過改變進食行爲影響心臟,還有其他攻擊方式。比如,焦慮、抑鬱的人容易有吸菸、喝酒、睡不夠睡不好、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另外,緊張、恐懼等情緒會導致腎上腺素升高,血管持續收縮,高膽固醇更容易侵蝕血管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

生氣8分鐘就會傷血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找來280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齡26歲,分別參加時長爲8分鐘的4種不同情緒任務,包括:1.回憶讓自己憤怒的事情;2.回憶讓人焦慮的事;3.閱讀負面文章;4.反覆數數到100,以保持情緒穩定。研究者在執行任務的3分鐘、40分鐘、70分鐘和100分鐘四個時間點,測試各種情緒對參與者血管內皮產生的影響。

結果發現,回憶憤怒的事僅8分鐘,血管舒張功能受損就持續了40分鐘。回憶焦慮和閱讀負面文章者,也顯現出一定的舒張功能受損,但程度不重。

在各種負面情緒中,憤怒對血管的損傷最大。這種損傷還會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風險,進而升高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劍表示,憤怒會通過四個途徑損害心血管系統。

1. 憤怒導致交感神經突然興奮,釋放腎上腺素,心臟血液搏出量增加,血管壓力加大,誘發心律失常,對心臟造成直接損害。

2. 原本心血管受壓時會分泌內源性血管舒張因子起到保護作用,但憤怒會導致內源性血管舒張因子分泌減少,血管容易痙攣收縮。

3. 憤怒會導致血管彈性變差,使血管內原本穩定的斑塊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引發心肌梗死。

4. 憤怒使血脂水平升高,激活血小板,促使血栓形成,同樣易引發心梗和腦卒中。

如何在吃飯時調整情緒

情緒對飲食、心臟有深刻影響,爲降低心臟病風險,進行情緒調節是必要的,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楊雪嶺推薦一個正念進食的方法。

通俗地說就是好好吃飯、認真吃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進食這件事上。

比如,注意觀察食物的外形,聞它的氣味,品味其在口腔中的質感和味道;吃飯時不要想東想西,也不要追劇、刷手機,這些壞習慣都會讓你對“飽腹”的感知力下降。

吃完後,默默感謝這份食物給自己帶來的營養、健康,同時感受此時胃部充盈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讓積極的情緒蓋過焦慮、憤怒和失落。

沒人能做到完全不生氣,但要儘量減少,保持總體情緒穩定,這樣心血管乃至全身健康纔有保障。建議處在憤怒中可以這樣做:

1

做深呼吸

深呼吸,吸入新鮮空氣,然後吐出胸中“怒氣”;心裡默默計數,從1數到10。隨着時間的推移,興奮程度下降,且計數的時間越長,身體越放鬆。

練習瑜伽和冥想,也能起到類似的放鬆作用,也可以聽舒緩的音樂或洗個熱水澡。

2

解決問題

當情緒涌上心頭,首要肯定是平復心情,接着就要解決問題。生氣,肯定是有對象的,不論是人際溝通不暢還是事情進展不順,解決了問題,才能把憤怒的“源頭”切斷。

當然,建議在心態平和之後再處理事情,否則怒氣會影響思維和表達方式,讓局面變得更糟。

3

轉化情緒

讓人生氣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要學會轉移注意力,最好轉移到積極的事情上。例如,當你氣不打一處來時,嘗試擁抱可愛的寵物或玩具、看一部幽默電影或是幫助有需要的人,用積極的情緒蓋過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