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豬標示都是假的 政府帶頭騙全民
臺灣近來接連傳出進口蛋、美國豬肉標示不實的問題,儼然成爲另一波食安風暴。圖爲過去民團抗議萊豬的畫面。(本報資料照片)
農委會(現爲農業部)爲緩解雞蛋缺口,今年首度祭出專案進口雞蛋,未料進口後卻傳出有工廠加工成液蛋後標示不實,流竄下游市場,無獨有偶,近日更傳出有美國豬肉標示不實,流入火鍋店,但相同的是,進口雞蛋和進口豬肉,相關單位均未公佈流向,連流向都不清楚,要如何讓民衆食的安心?
民以食爲天,食品安全一直是民衆關心的議題。但近期,臺灣卻接連傳出多起標示不實,讓民衆感到擔憂和不安,更打擊民衆的信心,儼然成爲另一波食安風暴。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提出食安五環改革方案,從「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五面向,盼提高民衆信心。但接連開放萊豬、福島食品進口,已打臉「源頭控管」,且多家廠商涉嫌標示不實,更難確保生產管理沒有問題,要全民監督食安,現在卻連流向都不公佈,遑論後續政府有什麼把關作爲。
更扯的是,進口雞蛋產地標示不實,農業部連主管食品標示的食藥署意見都未詢問,自己解釋食品法規,就逕自叫廠商標示產地爲「臺灣」,結果進口蛋混入本國蛋,衝擊影響民衆對國產雞蛋的信心;而進口豬肉,食藥署僅公佈進口數量,至今仍未掌握豬肉流向,難道是貼了臺灣豬標章的美國豬早已變成了臺灣豬,所以找不到美豬?
蔡英文政府近年接連開放民衆有疑慮的萊豬、福島食品,此次的食安危機更重重打了食安把關一拳,民衆要如何相信廠商的標示?相信吃下去的東西真的是來自臺灣?農業部及衛福部應誠實地對外公佈流向及相關資料,而不是如同擠牙膏式的每天公佈,這樣只會讓民衆質疑政府能力,政府應要有更積極的措施,包括強化監督、加強檢驗、公開流向信息,確保民衆的食品安全,才能重建民衆對食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