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G7失去主導力
(圖/新華社)
七大工業國家(G7)近期舉行峰會,對「經濟脅迫」強烈譴責,劍指中國溢於言表,但未激起太大漣漪,顯示國際秩序快速翻動,既往執牛耳的國際組織已失去主導力。
長期以來,由美國單極主導國際秩序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後西方世界正在形塑,中國、印度、土耳其、巴西和俄國等大國不安於現狀,而致力於追求多極世界秩序,期盼能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即使美國能維繫西方及東北亞國家的表面團結,但其全球影響力已減弱,世界正走向多極化,非西方國家積極參與全球各領域的競爭,謀求各自利益,不再被集團陣營限制。正是由於這個多元分化與各爲己謀的趨勢,美國及其盟邦以外的國家一方面對美國霸權出現更強的離心力,另一方面則對中國促進的新秩序產生向心力。
歐美日等強國以外的國家不想再選邊站,他們其實並非簡單地選擇「不結盟」(non-aligned),而是乾脆選擇「不去結盟」(unaligned),就是與現存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強權保持距離,尋求各自獨立發展的路徑,謀求合乎自身現實利益和發展前程的國家交往。多極化世界的形成,這與美中新冷戰的新格局相互呼應。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驚醒亞洲和南方國家,他們對以美國主導的全球管治及政經系統失去信心,亟欲另謀蹊徑。2000年代「金磚國家集團」(BRICS)的誕生便標誌着中國及南方國家加大力度爭取以自己的方式謀求發展。2012年起北京帶頭成立另類全球管治系統(包括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等),衝擊且削弱二戰後以美國利益爲首的全球管治系統的合法性和超然性,「去西方化」(de-westernization)的進程趨於強勁。
「不去結盟」的具體做法是利用國家經濟和區域經濟化的手段去與傳統西方大國周旋,一方面減低對西方大國的依賴,另一方面能透過經貿合作製造屬於自己的政經發展紐帶,確保可持續發展的自主空間。後西方多極世紀秩序的基本特色,是基於各自的利益和特殊發展需要,去組成不同地緣政經集團和區域經濟,促使世界成爲具多個權力中心的格局。
美國與整個西方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份量持續降低。中國的GDP增長快速,長期已佔世界GDP增長的30%,已成爲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也是14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即使美國能把整個西方,都綁到自己對抗中國的戰車上,也已無法掌控全局。
今年國際形勢丕變,更具關鍵性意義的是國際組織正在快速重組。中國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陣容不斷擴大,一些國家都排着隊要加入。另有一些中東國家都是對話夥伴國;準備加入金磚國家者更接近20個。這些國家組合而成的集體力量及產生的共濟效應十分可觀。世界不再是單極主導,而是朝多元結構發展,美中兩強分庭抗禮的時代正在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