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距今約5000年大墓被發現了,網友:我國曆史又要增加幾頁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這是衆所周知的,但5000年也只是一個概述而並非準確的年份。
隨着更早的遺址被發現,中國的歷史長度還在延伸。
如今又在河南發現了距今5000年的大墓,這座墓葬擁有無數的陪葬品,規模之大凸顯了墓主地位的顯赫性,也爲歷史學家探究中華文明提供了更關鍵的證據。
爲此網友不禁調侃道:我國曆史又要增加幾頁咯。
一、河南厚重的歷史
河南有着大面積的平原,是農耕文明的起源地,因爲緊鄰着黃河,不缺水源,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聚集。
在古代,河南這塊地方就被稱爲中原。
自古以來統治者要想一統中國,就必須要掌控中原,這也讓河南成爲了多個朝代的政治中心,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和遺址也是數不勝數。
追溯過往事蹟就會發現河南有着洛陽古都,還有着安陽的殷墟遺址,亦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地區。
前前後後有超過20個朝代在河南建都,這也就註定了河南是研究歷史的人不可迴避的一個地方。
豐富的文化積澱讓河南的歷史研究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河南發現的各種遺蹟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歷程,展現了中國人在不同時期的各種成就。
二、5000年大幕的發現
2021年底,河南永城王莊爲了治理坑塘,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葬,由此王莊遺址出現在世人眼前。
經過初步驗證,考古學家認爲王莊遺址應該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重要遺址。
因爲此前黃河多次改道和氾濫,王莊這裡有了層層的河沙淤積,以至於這裡的遺蹟纔會被長時間封存於地下,直到了21世紀才顯露在人前。
爲了進一步勘探這裡的遺址,2022年河南永城市的文物局就開始行動。
之後初步判斷在苗橋鎮曹樓村,有一塊總面積接近12萬平方米的遺址。
在2023年,各方的歷史學家組成了一支聯合考古隊,開始對這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王莊遺址的面貌也漸漸開始展現在世人面前。
王莊遺址歷史久遠,其上已經覆蓋了5個階段的地層堆積,最遠的一層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時期。
大汶口文化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主要是分佈在黃河下游一帶,以前相比於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在考古界的名聲並沒有那麼大。
但隨着王莊遺址的逐步發掘,大汶口文化所擁有現實和證據也越來越多。
這不僅讓史學界開始重新認識大汶口文化,也讓王莊遺址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
在2024年3月22日,河南省的王莊遺址成功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界之所以重視王莊遺址,也是因爲此次從王莊遺址中發掘出了很多玉覆面等禮器。
這些禮器都是在封建時期極具特色的一些物品,這表示着在大汶口文化時期,可能就已經有王權形態。
在過去大家普遍認爲大汶口文化不發達,甚至覺得大汶口文化還是以聚落的形式在生活。
如今的隨葬品卻證明了大汶口文化,在整個中華歷史中已經有了王國的雛形,豐富的隨葬品也表示,當時葬在此處的可能是國君級別的人物。
這次遺址的發現意味着以後在史學界大汶口文化,不僅有着聚落的形態,而且社會階級也初具規模,在學術研究上價值更大。
現在的王莊遺址還在不斷的挖掘過程中,而隨之出現的一系列文化墓葬,也讓中華文明越發具有底蘊。
三、大墓現世的影響
在2024年10月份,王莊遺址又有一座特大型的墓葬被徹底發掘出來。
爲此考古專家還專門在永城召開了會議,這也證明了考古學界對於王莊遺址的重視。
在這次會議上,專家們也簡單闡明瞭如今王莊遺址的發掘進度。
最新被髮掘出來的特大型墓葬M27大墓的基本情況,也開始爲人所知。
經過考察,已經確定M27大墓距離現今也已有千年,依舊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
這座大墓及其規整,不僅有棺槨,陪葬品也異常豐富。
除了有陶器、玉石等之外,一些骨器也曾出現在墓葬之中,頗有一種文明與野蠻的交織感。
此次墓葬的發掘也再一步證實,中華文明早期的王權形態由來已久,這也爲史學界提供了研究的全新樣品。
從這座大墓的規模來看,專家推測這座大墓應該屬於5000年前的一位國君級人物。
因爲從墓葬中出土的還有玉鉞,玉鉞就是一種古代的玉器,從表面上來看,像是一個大石斧、上面多有穿孔。
玉鉞不僅出現在大汶口文化時期,在商代和西周的時候也比較流行。最初這種工具確實是可以被當做武器來使用。
但是在良渚文化時期,玉鉞就已經成爲了專門的禮器,不再強調其實用性,反而會更強調其象徵意義。
玉鉞一般是高層人士掌握的,目的是爲了彰顯其地位,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可以用來指揮軍事活動,也象徵着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尊嚴。
換句話說,中國古代的玉鉞特別像西方國家手裡的權杖,是一個上位者權威的證明,在那個時代手握玉鉞就意味着首領手握君權與神權,不容挑釁不容侵犯。
除此之外,墓葬中出現的石圭也是一種重要的古代禮器,一般帝王或者君主在祭祀的時候都會持着石圭。
石圭的形狀一般是長方形,也大多是採用玉器製造,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的石斧。
石圭也象徵着權利和地位,一般古人對於這種禮器是抱有崇敬心理的。
墓葬中出土的玉鉞和石圭,也證明了當時所處的時代已經有了初步的社會分工,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也相對較高,這也大大改變了史學界對於大汶口文化的認知。
三、遺址考古的進展
隨着考古學家對於遺址的一步步挖掘和探索,更多的東西也開始現於人世。
目前考古學家已經初步確定了該遺址的範圍,這一塊遺址總面積應該是超過了60萬平方公里,應該是一個史前的大型聚落,王莊遺址就是在這塊遺址中比較核心的一個部位。
王莊遺址的墓葬分佈很密集,而且還會採用特定的禮制進行下葬,不同級別的墓葬,下葬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不難看出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已經有了初步的等級區分。
超大型的M27大墓已經達到了1平方公里,和小型的墓葬可能還不到2平方公里。
等級高一點的墓葬,陪葬的玉器也比較豐富,而小型的墓葬則僅僅只會陪葬一些陶器,這也展現了社會羣體分層的一種現象。
隨着發掘出來的東西也越多,王莊遺址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也越發明顯。
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也有壺鼎等一系列器物,它們有着明顯的大汶口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在遺址中出土的一些紅陶罐又體現出了仰韶文化的顯著特徵,出土的一些玄紋壺又帶有長江中游屈家嶺文化的特色,這意味着這片遺址可能融合了多種文化因素。
豐富多彩的器具凸顯王莊遺址的文化的獨特性,也表示在整個大汶口文化系統中王莊遺址的特殊。
王莊遺址按照目前史學界的劃分來看,處於大汶口文化的最西端,這意味着在次遺址的周圍,還有一些小的聚落。
而且根據已有的證據可以推測,此次發掘出來的遺址,在當時已經屬於比較發達的一個古國。
按照時間線來看,王莊遺址在大汶口文化系統中也屬於早期,這就意味着在早期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經具備了較爲發達的文明。
而在過去史學界普遍認爲大汶口文化不發達,王莊遺址的這一發現就打破了此前的觀念。
隨着王莊遺址的考古程度不斷加深,以往的一些認知甚至有可能完全被改變。
現在的王莊遺址出土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已經證明了此處是一個多元文化交流的大熔爐,這個多元文化又在這個地區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色。
這也證明了中華文明一直以來的連續性、包容性和統一性。
在接下來的考古工作中,專家們可能將更多的目標放在於尋找此遺址的一些居住址或者附近的一些聚落,甚至還有可能考察是否曾經有過城牆,這一系列考察都會讓中華文明史變得更加豐富。
結語
王莊遺址只是考古界的重大發現,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一個證明。王莊遺址的出現向人們展示了文化交流的歷史,也讓後人意識到文化與文化之間並非對立的,而是兼容幷蓄的。
現在我們考古除了要認知歷史,也是希望能夠從歷史中有所感悟。
如今我們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或許在5000年之後也將成爲中華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