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萌生「我想整形」念頭…不只關乎容貌焦慮 更反映出「想要被愛」的渴望

圖爲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在忠孝復興一號出口處,有一個醫美的廣告招牌,有很多我的同事覺得我跟招牌上其中一位醫生長得很像,還有人真的懷疑我有在整形診所兼職。在此聲明,那不是我,我真的沒有。但是非常巧的是,我自己對於整形醫美十分關注,觀察這個圈子的人、術式、觀點、潮流,是我的興趣之一。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整形」及「心理」兩個詞時,跑出來的主題可能是「容貌焦慮」,可是這樣好像就把「想整形的人」通通丟到了一條病理化的道路上,而選項又概括成「整」與「不整」,僅僅兩種選擇。整了,是順從這個焦慮嗎?不整,是不敢做出改變嗎?

當「整形」這個考量被提出時,作爲心理師我會想從「美學-形象-需求」三個面向層層往下切入。

當你在說「我想整形,我想要一個更高的鼻子」時……

在美學的角度我會好奇,你有沒有一個搭得上的眉弓呢?有怎樣的下頷?鼻子是長是短是翹是直?鼻翼一起切嗎?正面鼻頭形狀要怎樣?——這些問題你想過了嗎?跟醫生討論過了嗎?討論時你是有做點功課的,還是全權由醫生設計決定的呢?簡單地說,我好奇的是,你對自己的外表有多瞭解、對於「美」有多少認識,才下了這個「我需要一個更高的鼻子」的決定。如果你發現以上自己的認識真的不多,這些概念都不太清楚,或許在資訊的收集跟外表的探索上,還需要再花點時間,才能擁有更理想的手術成果。

在風格的角度我會關心,你希望自己在整形後,呈現什麼樣的形象呢?或許你會說:「漂亮就好。」可是漂亮有好多種啊!可愛顯年輕的、成熟的、辣妹、有氣質的、張揚的、低調的、活潑有生命力的、文藝淡泊的……你想要什麼樣的呢?跟你現在認爲呈現的形象,是相似的嗎?還是截然相反的呢?那「把鼻子墊高」這件事,能達到你希望呈現的效果嗎?

這會連結到最關鍵的部分,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期待別人看到的形象,反映了我們的內在需求。就像剛進社會的菜鳥職員,有時刻意穿最正式的服裝、最難走的高跟鞋,爲的是呈現一種「專業」的形象,而這底下是「因爲我經驗不足,想要被人尊重、不被看低」的需求。這個形象塑造的行爲本身並沒有問題,有時作爲一種階段性的工具也有效,等需求消失了(足夠有效能感、不再那麼焦慮他人眼光),形象的塑造也不一定有必要了。

那整形呢?整形是爲了滿足什麼需求呢?在我多年潛水觀察裡,我認爲少數人是爲了純粹美的追求,把美當成一種專業領域在探索;但多數人是想要愛,以爲美就等於愛。這個愛甚至都不一定是爲了讓他人愛自己,而是光看見自己術後的身體、看見鏡中手術後的自己,就覺得「可以愛自己」,進而有了暫時的滿足。

可是沒有人能永遠美麗啊,如果把我的所有價值,都交由外表來決定,那終將崩塌。同時,愛自己、被他人所愛,這些「關係」的品質,更多取決於理解及經營。「美」可能是吸引注意力的招牌,但不是讓人決定要信賴或喜愛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哪個層面,都仍有很多可以討論、深入探索的地方,如果有機會走進會談室,我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更豐富的獨特經驗,而這些經驗跟感受,跟你的每個決定息息相關。想要完美、渴望被愛,本來就是人最根本的慾望。做決定時如果只留給自己是/否、整/不整兩種可能,真的很可惜,因爲你內在真正想要擁有的,不一定在這兩個選項裡。

本文出自看見心理「心理師,我應該去整形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