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Omicron爆發 醫稱臺灣「像17年的蟬」:因禍得福

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臺灣就像17年羽化一次的週期蟬,閃過了病毒的進化時程,因禍得福。圖爲醫護人員專注地抽取疫苗。(本報系資料照/粘耿豪攝)

臺灣本土疫情至今未歇,不過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以週期蟬的進化論爲例,指出臺灣就像「17年的蟬」,在Omicron爆發前火力全開施打疫苗,所以大部份的人身上抗體都還很高,可以防止感染,因此至今確診數都沒有出現指數型成長,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昨(1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臺灣在Omicron及BA.2入侵後,至今確診數都沒有出現指數型成長,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原因在於「時機」。

潘建志以美國週期蟬爲例解釋道,週期蟬進化出不同的生命週期,輪流在不同年羽化,目的是爲了避開其他品種的蟬大量繁殖的年份,以免消耗彼此資源,也可以增加存活率。

潘建志指出,雖然臺灣疫苗接種時間比歐美國家晚了6到8個月,但剛好是在Omicron爆發前夕火力全開施打疫苗,因此大部份的人身上抗體都還很高,可以防止感染,「臺灣就像17年羽化一次的週期蟬一樣,閃過了病毒的進化時程,因禍得福」。

潘建志也提到,歐美國家Omicron爆發,和打完疫苗時間拉長後,身體內抗體濃度下降,病毒免疫逃脫機率大增有關,因美國施打疫苗的高峰期是在一年前,所以很多人的抗體慢慢降低,沒有防止感染的能力,儘管力推第3劑但已經來不及,只能防重症,不能減少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