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電動車市場升溫,有人擔憂供電問題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電動車是臺灣當局針對“2050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重要政策,爲鼓勵民衆淘汰燃油車換電動車,一直沒有徵收汽燃費(相當於道路使用管理費)。因此當民進黨當局放出將開徵的消息後,島內都很關注。

據臺灣《工商時報》12月17日報道,臺“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16日稱,全臺目前小客車約有600多萬輛,電動小客車只有近9萬輛,佔比僅1%多一點,因此尚未對電動車徵收汽燃費。“交通部”稱,預期臺灣最快在2030年電動小客車將達到50萬輛、電動摩托車達到240萬輛的徵收門檻,屆時“交通部”規劃以“隨車徵收”的方式徵收汽燃費,並依各電動車款的馬力征收,最高不超過15720元新臺幣,預計將在2030年開徵。至於徵收名稱,臺“交通部長”陳世凱稱,未來勢必不會沿用汽燃費,而會以“道路維護安全管理費用”等名目徵收。

臺“經濟部統計處”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島內車市受到疫情、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但在“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的補助下,營業額大致呈穩定增長態勢,2019年電動車新車掛牌數年增超過2倍,之後每年都有雙位數的增幅,近5年平均年增66.8%;今年1月至10月有12.8萬輛電動車掛牌,已超過2023全年的掛牌數。而在電動車銷售增溫的排擠下,島內燃油車的新車掛牌數從2021年開始持續低於40萬輛,近5年均年減3.7%,今年1月至10月續減14.2%。“統計處”稱,德國目前是臺灣電動汽車的最大進口地,進口值從2018年的85億元新臺幣快速增加到去年的1214億元新臺幣,近5年平均增長70.3%;其次爲日本佔比20.6%,美國18.3%,三地進口值合計超過八成。

至於島內民衆最喜愛的品牌,據臺媒9月報道,今年前8個月臺灣電動汽車市場掛牌數排名顯示,特斯拉Model Y以5724輛排名第一,納智捷與鴻海合作推出的Luxgen n7以5115輛緊隨其後,排在第三的是特斯拉Model 3,排在前十名的還有寶馬以及特斯拉其他車型。另據臺灣“中央社”12月14日報道,目前島內電動大客車共3358輛,普及率達32%,電動小客車約8.9萬輛。建置的公共充電樁有9770個,包括慢充7379個、快充2391個,整體車樁比達9.1比1,快充車樁比達37.3比1。

《中國時報》17日稱,雖然島內電動車看起來前景大好,但其實今年前11個月純電動車僅銷售3.4萬輛,佔整體車市的8.2%,臺“經濟部”的“好數據”是把油電車也算進電動車裡。有車廠主管表示,買油電車的車主大多有里程焦慮,也就是基礎設施不足,即便在家裡充滿電,也怕外出沒電。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早期電動車推出時價格偏高,大多爲家中第2輛甚至第3輛車,買家主要爲滿足新鮮感,近年雖然買電動車的人數增加,但嚐鮮期已過,將使銷售面臨瓶頸。

還有輿論談到島內電力問題。有臺媒稱,根據6月28日臺灣電力公司提供的信息,島內用電量達到3974.2萬千瓦,使用率爲86%,再統計截至3月電動車達7.3萬多輛,電能看似沒有太過吃緊,但依據臺“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統計數字,大小客車總數約740多萬輛,純電動車佔比不到0.9%。未來若是電動車數量大幅上升,電能除了需要供應島內民生、工業,再撥出電動車充電需求,用電高峰的夏季是否足夠令人懷疑,“未來的問題恐怕現在就需要完整佈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