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會調查:近半在中德企啟動避險措施

中國連續七年爲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圖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蕭茲。(路透資料照片)

爲了降低愈演愈烈的地緣政治緊張帶來的風險,近半數在華運作的德國企業正在採取措施。中國德國商會最新調查發現,這些措施包括建立獨立於中國的供應鏈、將一些運作轉移出中國,以及在亞洲其他地方開拓和擴大市場。

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這項調查從9月5日至10月6日針對566家公司所作。83%接受調查的德國公司表示,地緣政治關係緊張是它們希望降低與中國做生意風險的主要原因,另有45%和24%的受訪公司分別將主要原因歸咎於中國經濟萎靡和中國人更專注於自力更生。

德國商會的調查發現,德國在華企業採取降低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的去風險化措施正在讓亞洲其他一些國家成爲受益者。調查發現,57.5%的公司希望增加對印度的投資;37.9%的公司希望增加對越南的投資。而希望增加對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投資的公司則分別爲30.1%、23.3%和20.1%。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中國連續七年爲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德中雙邊貿易額高達2980億歐元,超過德美雙邊2480億歐元的貿易額。2022年,德國自中國進口1910億歐元,較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德國對華出口1070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1%。

在中國德國商會對在華德企圖調查前大約五個月,德國政府推出一項在對華經貿關係中「去風險化」的策略,同時鼓勵德國企業降低對中國供應鏈和中國市場的過分依賴。

路透在通報中指出,包括德企在內的外資開始在對華經貿關係中去風險化已經對本來就萎靡不振的中國經濟造成負面的影響。今年7月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國吸引的直接外資史無前例地出現了負成長。不過仍有54%受訪的德企表示,它們仍準備對中國作進一步的投資,以便實現在地化生產。而去年表示有此計劃的德企只佔51%。

經濟學家指出,實現生產在地化將有助於屏蔽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帶來的衝擊。與希望增加投資的54%的德企相比,只有44%的德企表示它們要推動去風險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