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闖禍了再要「教化」 為時已晚

花蓮某高工日前傳出學生霸凌事件,一名耍流氓的學生對另名同學連甩耳光並巴頭,現場沒有老師教官,其他同學只一旁觀看錄影,沒有人敢上前阻止。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反映青少年的偏差觀念及行爲愈來愈社會化,又叫「類黑道」行徑。雖然有人不贊同這樣的用語,但幫派滲入校園、青少年逞兇鬥狠,卻是不爭的事實。

教師因零體罰政策,對劣行學生不敢管教,助長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同樣,家長因兒少法的約束,在管教時投鼠忌器,也姑息縱容孩子的不端行爲。

一名高一男孩開學一個月就曠課一百多節,爸爸接到學校通知質問兒子,兒子出言頂撞,爸爸出拳教訓。兒子不爽被打,告爸爸家暴,法院判刑三個月,因兒少法加重本刑規定,不得易科罰金。問題來了,兒子會因爲爸爸被判刑,從此不再曠課?或因爸爸入監而心生內疚?家長擔心孩子被幫派吸收或淪爲詐騙車手,出手教訓因而獲罪,那誰來替代父母的管教角色?法官?警察?誰來糾正小孩錯誤的觀念,讓他知道必須爲自己行爲負責。

教育固然以「愛」爲本,但對乖張叛逆的小孩,如不施以必要的管教,勢難規範其不當行爲。只是面對法律的究責,家長如何是好?

詐騙、暴力犯罪愈來愈年輕化,說明孩子偏差觀念及錯誤行爲如不即時導正,等闖禍了再要「教化」,就爲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