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亮眼財報背後:司機的收入爲何在減少?

本文系本站新聞本站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道總有理】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7月9日晚,滴滴出行發佈2023年一季度財報,這也是滴滴1月中旬重新上架之後的首份業績。

作爲在網約車行業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巨頭,這次財報不僅是滴滴公司的業績體現,其中隱藏的諸多細節也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晴雨表。

令人矚目的是,在財報發佈後,滴滴股價一夜之間漲幅超過10%,相當於A股一個漲停板。但是,相對於資本市場對滴滴的看好,網約車市場飽和、司機收入下降等話題卻依舊在業內持續發酵。

這已經成爲滴滴不得不重視的嚴峻挑戰。

一,單均利潤下滑,司機成爲買單人?

滴滴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成本爲36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00億元增長21.5%。按照滴滴財報的統計口徑,經營成本主要指司機的訂單分成及獎勵,也即是養活司機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度滴滴虧損之所以同比去年大幅收窄,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是去年同期計入了80多億元的反壟斷罰款。如果不考慮反壟斷罰款,滴滴一季度國內出行業務的盈利能力實際已經出現下滑。去年一季度,滴滴單均利潤爲0.9元,而今年同期降至單均0.5元,降幅44%。

由於單均利潤滑坡疊加司機成本上升,二季度以來,滴滴不得不開始了經營策略轉向,在全國範圍內開始調低司機端運價。目前,滴滴已經在海口、金華、溫州、台州、貴陽、清遠、惠州等全國多個城市執行司機端運價降價,降價力度堪稱空前。

來自台州的滴滴司機對比了當地的新舊運價,其中,工作日晚高峰時長費降幅超過40%,從0.42元/分鐘下降至0.25元/分鐘。工作日普通時段里程費下降了19%,從1.85元/公里下降至1.5元/公里。

溫州的滴滴司機也發現,新運價中工作日晚高峰時長費下降了33%,從0.36元/分鐘下降至0.24元/分鐘。

這意味着,財報營收增加的紅利,似乎並未降到司機頭上,反而讓很多司機收入開始出現縮水。

二、滴滴兩年猛增600萬司機的成本算數題

同比去年,滴滴2023年一季度經營成本從300億元增長至365億元。對於成本增長,滴滴解釋爲國內網約車業務司機收入和司機激勵措施的增加。

但實際上,滴滴支出變多了,並不代表司機收入增加。滴滴的這個解釋忽視了一個事實:這兩年間滴滴司機猛增了600萬,這些新增司機也會分攤增長的成本。

而這種近乎飽和的增長,這也是當下網約車市場動盪、司機飽受困擾的根源之一。

滴滴2022財年財報顯示,2022年滴滴經營成本爲1158億元,2021年則是1569億元。如果2023年後續三個季度,滴滴的經營成本與一季度持平,全年經營成本預計約爲1460億元(預估)。

也就是說,在養活司機的支出上,滴滴2023年預計比2022年增長26%,但仍然無法達到2021年水平,相比下降了7%(預估)。

然而,兩年間滴滴司機猛增600萬人,增幅接近50%。滴滴上市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國內年活躍司機數量爲1300萬(含網約車、代駕、順風車等)。滴滴2022財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滴滴國內年活躍司機數量爲1900萬。

綜合滴滴的經營成本及司機數量計算,可以合理估算出,2021年滴滴司機人均收入和獎勵約爲12069元,2023年在預估全年經營成本預計約爲1460億元的前提下,人均則爲7684元。兩年間,滴滴司機人均收入下降了36%(預估)。

滴滴司機的感受印證了這一點。一名深圳的滴滴司機表示,如果司機不想“降薪”,每天至少多跑2小時才能維持生計。該司機回憶,以前跑滴滴,每天工作10個小時,後來再到12個小時,現在則是15、16個小時,每天早上六七點出車,晚上半夜十二點才能回家。

這種內耗,正在成爲每一位滴滴司機的“枷鎖”。

三、下架難擋司機猛增,合規率墊底成“頑疾”?

衆所周知,滴滴由於數據安全問題受到了專項調查,在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間,滴滴及其旗下26款App受到了下架、停止新用戶註冊等處罰,滴滴車主App也在其中。

從2021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共24個月中,滴滴有19個月處在下架和停止新用戶註冊的禁令期間,然而,滴滴司機的新增量依然達到了驚人的600萬。

同時,交通運輸部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國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522.9萬本。這意味着,滴滴兩年間新增的司機數量,比全國所有合規司機的數量還多,這導致了滴滴的合規率長期處在行業底部。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3年6月網約車行業運行情況顯示,滴滴及其旗下花小豬在車輛、司機、訂單三項合規率上全部下滑,滴滴合規率排名倒數第二,花小豬則連續超過12個月排名墊底。

四、司機被困在“內耗”裡,放大了安全隱患

滴滴將大量不合規司機引入市場,拉低了行業門檻,造成了對合規司機的衝擊,這引起了市場動盪,也讓司機深陷“內耗”之中。

一名北京的全職滴滴快車司機表示,現在需要更長的出車時間,才能賺到和以前相同的收入,以前8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天的單量,現在最長需要14個小時。這名司機坦言,連軸轉的時候最累,這也會產生一定安全隱患,疲勞駕駛容易出交通事故。

今年5月29日下午18時許,北京發生一起多車連撞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四人受傷。該事故的肇事車輛就是一輛滴滴網約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顯示,事發路段限速50km/h,事發時,滴滴司機曹某駕車車速在91-103km/h之間,嚴重超速。同時,曹某還違反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曹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經查詢,肇事車輛不具備網約車相關運營資質,爲不合規車輛,涉嫌非法營運。該事故系滴滴因非法營運釀成的又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新華網曾經報道過滴滴存在的7方面33項問題,其中明確指出網約車非法營運問題突出,公共安全隱患問題較大。駕駛員從業資格、背景情況審覈把關不到位,企業對人車線下管理失控,刑事治安案件時有發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主體責任缺失,對高危駕駛員預警清理不到位,對異常行程、異常訂單取消缺乏有效監測管理,APP安全功能設置不完善。互聯網信息安全存在風險隱患。

滴滴對此做的顯然還不夠。

五、國內外傭金有別,滴滴國內抽傭會下調嗎?

滴滴財報發佈後,股價一夜之間漲幅超過10%,然而,滴滴司機卻迎來了“降薪潮”,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滴滴平臺引入大量司機,導致司機收入被稀釋,人均收入下降。滴滴平臺股價上漲的背後,犧牲的實際是司機的利益。有滴滴司機對滴滴轉嫁成本的做法提出疑問,爲什麼滴滴不能降低平臺佣金,讓司機的日子更好過一些?

實際上,對比滴滴在國內和國外的抽傭率可以發現,滴滴國內抽傭率比國外高近乎30%,存在下調空間。

滴滴財報中的GTV(下稱,總交易額)扣除司機及中間合作方的分成、獎勵等,爲Platform Sales(下稱,平臺銷售額)。因此,平臺銷售額在總交易額中的佔比,可視爲滴滴平臺的抽傭率。

2023年一季度,滴滴國內出行業務總交易額是589.53億元,平臺銷售額爲95.44億元,滴滴平臺抽成比例約爲16.2%。同期,國際業務GTV是137.52億元,平臺銷售額爲17.58億元,滴滴平臺抽成比例約爲12.8%。

對比抽傭率,滴滴在國內比國外高約30%,不知是有意無意,國內司機和中間合作方顯然受到了滴滴的區別對待,負擔更重。

通過分析滴滴上市招股書及歷次發佈的年度、季度財報可以發現,滴滴國內出行業務的抽傭率一直高於國際業務。2018年和2021年一季度,國內出行業務的抽傭率甚至都超過了國際業務的2倍。

不僅如此,滴滴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非公認會計准則)一項中,國內出行業務是唯一盈利的業務版塊,利潤爲10.41億元,國際業務虧損1.82億元,其他業務虧損14.27億元。

國內出行業務的盈利來自於滴滴平臺的抽傭,這些佣金則被滴滴用於補貼國際業務等業務。換句話說,國內網約車司機承受着更重的負擔,繳納更多的佣金,卻在供養國外的網約車司機等羣體。

滴滴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出行業務日均交易量約爲2583萬單,在網約車行業中仍然佔據着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滴滴作爲行業中巨頭,面對網約車行業的亂象和司機收入下降的窘境,應該做出積極地應對。

畢竟,相比亮眼的財報,滴滴更應該學習如何成爲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而不是這樣一直備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