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漫漫探月路 中國精神奮鬥不止

(原標題:【地評線】東湖評論:漫漫探月路 中國精神奮鬥不止)

習近平總書記9月23日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探月工程成果凝結着我國幾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我們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的顯著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月亮,這輪高懸天際的璀璨明珠,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最柔情的紐帶與最堅定的嚮往,它照亮了歷史的長河,也溫柔了無數遊子的夢鄉。而今,隨着科技之翼的展翅翱翔,嫦娥系列探測器成功發射,古人“壯志凌雲誓攬月”的豪情壯志已成現實,華夏兒女攀登科技高峰也進入了新賽道。中國航天人以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在漫漫探月路程中,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追逐夢想,是中國航天人不變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說到,“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這夢想,穿越了千年的歷史長河,見證了無數先輩的英勇奮鬥與無私奉獻,依然璀璨奪目,照亮着每一代航天人勇往直前,追尋心中那永恆的明月之光。從“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到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實施,再到“嫦娥”系列探測器對月球的成功探測,中國航天人不畏艱難,用實際行動將夢想變爲現實,爲人類對月球及更深遠宇宙的探索貢獻了重要力量。

勇於探索,是中國航天人鮮明的特質。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他們敢於設定宏偉目標,突破傳統束縛,勇於挑戰未知領域,嘗試新技術、新方法,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敢爲天下先”的豪邁情懷。從嫦娥一號成功繞月,到嫦娥五號實現月面採樣返回,再到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一次次技術上的突破,彰顯出我國在衛星通信、遙感成像、精確制導、空間探測等領域的創新實力。幾代航天人接續奮鬥,不斷創新突破,終於在探月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協同攻堅,是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的寫照。探月工程是由工程總體、運載火箭、多彈道奔月發射、月面無人自動採樣返回、空間推進系統、地月空間往返飛行軌道、月球樣品採集分裝、月球樣品返回引路、空間無人對接和樣品轉移、深空測控網、月球樣品科學研究等環環相扣的分系統項目組成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複雜的、規模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航天人秉持着“一盤棋”的思想,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合作,匯聚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他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歷時二十載,最終圓滿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從第一步到最後一步,無不展現了中國航天人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合作共贏,是中國航天人開放包容的態度。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國際合作已成爲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嫦娥四號搭載了由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國科學家參與研製的四臺科學載荷。嫦娥六號也提供了開放的國際合作機會,其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凸顯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國際範兒”。作爲多個國家“集體勞動”的成果,嫦娥六號的意義超越了國界,它標誌着人類團結合作、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進步。中國探月工程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深刻彰顯了我國作爲大國的責任與胸襟,開闢出一條致力於深空探索與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國特色道路。

星河漫漫路,月影輕舞旋,悠悠華夏情,千載夢綿延。

嫦娥重奔月,中華飛船航,探月征途遠,夢想已成章。

太空非遙夢,心志可凌霄,合作築未來,和平共賞娟。

浩渺天地間,綿綿中華情,科技圓國夢,薪火永傳承。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葉婷(湖北宜昌)

責編:丁楚風

【責任編輯: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