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完成港股IPO:挖掘滲透率不足1%的順風車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登陸香港交易所主板,股份代號爲02559.HK。
據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及野村證券爲聯席保薦人。最終定價每股6港元,全球發售淨籌約1.82億港元。
嘀嗒出行創立於2014年,2020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4年5次衝擊IPO之後,如今終於成行。
順風車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小型私人乘用車的可用座位的利用率只有約30.3%。報告預計,以出行距離計的順風車滲透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0.36%增至2028年的0.80%。
不同於網約車的商業模型
嘀嗒出行業務包括順風車、智慧出租車、廣告及其他服務等。2023年,嘀嗒出行總收入8.2億元,其中順風車業務收入佔比爲95%。
在出行市場中,順風車的市場份額遠遠小於網約車、出租車。2023年,嘀嗒順風車搭乘次數和交易總額分別爲1.3億次和86億元。相比之下,滴滴2023年總收入高達1924億元,國內出行總單量爲29.32億單。
但順風車平臺的商業模型卻相當優質。嘀嗒出行在2019年就開始盈利,且是唯一連續五年盈利的出行平臺。
其商業模型的優勢體現在高毛利率和低補貼。
作爲純信息服務平臺,順風車平臺並不擁有或租賃車輛,亦不承擔任何與持有車輛相關的成本。
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和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達到74.3%和27.7%。相比之下,近日提交招股書的曹操出行主要經營網約車業務,2023年毛利率僅爲5.8%,並錄得淨虧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順風車車主補貼及順風車乘客用戶獎勵總額僅佔同年順風車平臺交易總額的1.8%、1.9%及1.8%,遠低於網約車中支付給司機及乘客獎勵及補貼佔平臺交易總額平均16.7%的水平。
這是因爲,順風車車主與乘客之間的關係屬性是分攤出行成本的互助行爲,因此,順風車平臺得以以極低成本去撬動業務增長,無需支付大量補貼去促成訂單。
同時,順風車平臺雖然在利潤端優勢明顯,但在收入端則表現差強人意。
順風車是巨大藍海,但目前仍處於市場初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小型私人乘用車的平均乘員人數僅1.4人;可用座位的利用率較低,約爲30.3%。報告預計,以出行距離計的順風車滲透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0.36%增至2028年的0.80%。
可見,順風車市場待掘空間很大,也正是因爲已挖掘市場空間有限,順風車市場的規模效應尚未顯現。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嘀嗒出行2023年順風車應答率僅爲66.5%,行業平均應答率更是隻有約50%至55%。如果應答率不夠高,勢必影響車主、乘客的使用意願,進而影響順風車市場增長。
因此,嘀嗒出行方面介紹,在此次上市募資金額中,有50%將用於擴大用戶羣並加強營銷推廣計劃。
單次搭乘車費較高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2023年單次搭乘車費高達66.3元。要知道,這是在平均每公里搭乘車費僅1.1元,約爲出租車車費30%~50%的情況下得到的。
公開信息顯示,另一個頭部順風車平臺2020年的單次搭乘車費高達74元。
此外,順風車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很低。據介紹,2023年,嘀嗒順風車的車主服務費率爲9.7%,低於網約車27.1%的平均水平;同時,嘀嗒順風車車主佣金率高達89.7%,高於網約車70.3%的平均水平。
對於車主來說,單筆車費收入高且平臺抽成低,如果不加強監管,保證順風車互助行爲的屬性,順風車將變異爲擾亂出行市場秩序的“黑車”行業。
比如,一名車主即使每天只拉10筆訂單,扣除平臺服務費後還能得到近600元的收入。
實際上,司法判決文書顯示,有的“黑車”司機利用順風車平臺從事里程較長的城際客運,被以非法營運處罰。
順風車的單次搭乘車費較高,也說明城際訂單的佔比較高。
那麼,如何通過監管保證順風車的屬性?
首先,要限制順風車的乘車費用及每日搭乘次數。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其通常將順風車的搭乘車費設定爲當地出租車價格的一半,同時禁止私家車車主在嘀嗒出行App上應答超過每日限制的額外乘車請求。
“這導致私家車車主幾乎沒有動力通過我們平臺從事任何有收益的商業活動(包括網約車服務)。”招股書寫道。
實際上,如果車主開通順風車服務是真的出於互助或分擔出行費用,接單次數自然不多。
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2023年有1560萬認證車主,搭乘總次數爲1.3億次,平均每名車主接單不到10次。
此外,2023年平均每名車主每月收入僅40.5元,還不到單筆訂單車費的水平。
其次,要讓車主提前公佈行程路線,讓乘客來匹配車主的出行路線和時間。相反,網約車司機通常會接受乘客指定的出發地及目的地,且不會預設或公佈其行程路線。
第三,要將順風車數據與管理部門共享。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其已在七個城市建立數據共享機制,2023年,這七個城市貢獻了順風車平臺交易總額的31.4%。
平臺收入方式變化
嘀嗒出行2023年收入8.2億元,比2022年大幅增長43.2%,其中順風車業務收入更是增長超過50%。
對於順風車平臺來說,其收入來自向車主收取的信息服務費。
此前,嘀嗒出行的服務費通常包括最低起步價及基於預期行程距離按分級基準計算的預定固定金額,且不論行程距離均有一定上限。
從2023年2月開始,服務費變更爲車費的固定百分比。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百分比約爲10.5%。
顯然,從固定費用改爲抽成,在平均單次搭乘車費增加的情況下,能夠提高平臺的收入。但這同時引出一個問題:開始抽成的順風車平臺,其承擔的責任是否應該增加?
目前來看,這尚未改變順風車平臺的責任屬性。
順風車平臺與網約車平臺有根本不同,網約車平臺被認爲提供的是道路運輸服務,要承擔承運責任,而順風車平臺被認爲提供居間服務,不承擔承運責任。
因此,順風車平臺的責任一般包括對私家車車主及其車輛進行背景調查,制定平臺的安全機制,爲使用平臺的私家車車主及乘客購買保險及提供具有緊急響應機制的客戶服務。
當出現交通事故時,產生的賠付主要由保險公司覆蓋。
嘀嗒出行招股書也顯示,自2020年以來,嘀嗒出行作爲被告共牽涉232宗與汽車事故有關的訴訟,其中194宗已審結。
在已審結的194宗案件中,大多數法院認爲,嘀嗒出行作爲一個純粹的信息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是居間服務,而不是承運服務,主要責任是對私家車車主及其車輛進行背景調查和核實。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法院均認定不需要平臺對汽車事故造成的傷害或損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