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氣質女神:出道20年,這次殺瘋了

張鈞甯41歲了,

被譽爲“臺灣第一氣質美女”的她,

出道20年,

幾乎零緋聞,

“真誠乾淨,內外兼修”,

是網友給她最多的評價。

近年來,她嘗試了一系列複雜、破碎的角色,

從痛失愛人的抑鬱症警官、智力障礙人士、瘋癲無情的惡女,

到最近熱映的影片《默殺》中極度壓抑的母親,

她一直在突破舒適圈,

挑戰和自己“反差”很大的角色。

張鈞甯熱愛運動,堅持跑步17年

她20歲出道,

23歲和言承旭出演《白色巨塔》,

28歲重返校園,一年後拿到法律碩士。

但這份“優等生”腳本並非與生俱來,

她說自己是一個“工作狂”,

把每10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學英語、跑步、打坐、練瑜伽。

在娛樂圈熱衷打造“鬆弛”人設的當下,

她卻坦言自己“容易緊張”,

晨跑17年,從不怠慢任何一場工作。

張鈞甯在最新作品《默殺》中,飾演一位女兒遭遇校園霸凌的母親

2023年的電影《追緝》中,張鈞甯扮演一位痛失愛人、重度抑鬱症的警官

7月初,一條在北京見到了張鈞甯,

就在前一天,

她進行了20場宣傳活動,

凌晨3點半收工,

隔天早上還是準時起牀陪媽媽一起吃早餐。

她不畏懼冒險和犯錯,

“對我來說,

白紙一張的人生會是很狼狽的”。

她更看重每一步微小的努力,

她的口頭禪是“慢慢來”,

“我的自信不是我有多棒,

而是透過努力相信自己,我做得到”。

撰文:韓嘉琪

責編:陳子文

張鈞甯接受一條的採訪

張鈞甯緊繃了半輩子。出道20年,她還是沒有女明星的“自覺”。女明星應該氣定神閒,豔驚四座,但她仍有很多細小的慌張,在角落裡偷偷“深呼吸”,手心冒汗。

上臺演講前,她還是會覺得“很要我的命”。兩年前,在一場女性力量分享大會上,她被邀請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雖然提前練習了很多遍,但一上臺,緊張急促的氣息沒能逃過話筒的“放大效應”,但壓力之下,她依舊邏輯清晰地講完了全場。

直到現在,她還是很怕人多的場合。不久前的微博之夜,在一羣星光熠熠的影視同行中,她感覺不知所措,“儘可能地用別人看不出來的方式在掩飾一切”。她默默觀察那些“反應很快”的人,心裡想,可不可以學到一些小技巧。

張鈞甯早年採訪畫面,她說到“媽媽不希望我當明星”

張鈞甯的“慢半拍”很早就有跡可循。12年前,她和兩位好友做客《康熙來了》,她坐在最靠邊的位置,很少發言,也不會搶話,以至於鏡頭都很少給到她。被主持人反問,她就呆呆地怔住,不知道怎麼辯解。

她說話溫和,總是顧及對方的感受,談及自己的時候,會習慣性把自己的努力放到很後的位置,然後加上限定詞“一點點”。

如果回看張鈞甯的成長軌跡,你就會發現她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按部就班地讀書、上大學、考研,超額完成外界的期待,卻總是不太自信。

張鈞甯的第一部電影《夢遊夏威夷》,她發現,表演沒有對和錯,不用遵循一個“標準答案”

2006年,張鈞甯和言承旭主演的醫療偶像劇《白色巨塔》,她飾演麻醉科醫生關欣

她沒有過青春叛逆期,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小孩,直到22歲時拍攝了人生第一部電影《夢遊夏威夷》,她才知道生活有“標準”之外的可能:“我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人生中有標準答案,但在那部電影裡,只要你變成了角色,你可能做什麼都是對的”。

表演給了她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體驗,帶着她“發瘋”,也帶她認識自我。

《如懿傳》裡的海蘭一步一步走向黑化

但由於不是科班出身,“不夠好”的感覺時常尾隨着她。2006年,她和言承旭出演醫療偶像劇《白色巨塔》,她經常因爲對自己的表演不滿意,在收工後獨自落淚。這種沮喪感持續了十幾年,2016年,拍《如懿傳》,她覺得自己表現不好,就憋着自責的情緒,回酒店後大哭。

“不夠好”的感覺也讓她常年不敢鬆懈。上一次長時間的休假還是在2015年,“一年365天,360天都在工作”纔是她的常態。

很多明星在中年後,都找到了自己的表演舒適圈,她卻偏偏挑中那些跨度極大的角色去挑戰自己。

《最好的相遇》,張鈞甯扮演一位智力障礙的媽媽

《追緝》劇照

2023年的電影《最好的相遇》裡,她扮演一位智力只有6歲的心智障礙患者,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和福利院的特殊羣體一起生活;和阮經天搭檔的電影《追緝》裡,她飾演一位重度抑鬱、想要自殺的女警官,爲了演出筋疲力竭的狀態,她暴瘦14斤,開拍前索性先跑10公里;電影《默殺》中,她在學校裡體驗了一個月的清潔工,淋了“200斤的雨”,最後成功出演一位遭遇悲劇同時有着複雜人性的母親。

每次開機前,她依然會很焦慮。她的方法是,用行動去抵禦這種不確定感。她很怕自己“靜止”,就像她熱愛跑步一樣——動起來,跑起來,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跑步是她認識一座城市的方式

40歲之後,她終於找到了一些輕鬆的感覺。雖然還是容易緊張,但再也不像小時候,被老師點名起來,明明是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文,大腦卻一片空白。她會沉住呼吸,整理好邏輯,給自己多一些的信任。

張鈞甯也許就是“龜兔賽跑”裡那個烏龜的故事,她不是天賦型選手,但憑藉毅力,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完了別人都覺得不可能完成的路。

以下是張鈞甯的自述:

昨天晚上,我媽媽來看首映,這是她第一次飛到大陸來看我的電影,她第一次覺得,你好像表演不錯。她就說,從臺北到北京的距離是三個小時,鈞甯從臺北到北京來發展,用了10年。

我之前說,我是一個很慢的人,很晚才找到志向。我現在也覺得,慢慢地努力前進的話,應該到任何時候,都會有一個角色適合你當時的年紀,跟你的歷練。

在拍戲上,我還是會發現原來還有這樣的感受,還是有很多的可能性,它可能需要你大膽的想象。

《默殺》裡,李涵(張鈞甯飾)的女兒遭遇了性侵和校園霸凌

有時候覺得角色跟演員是有緣分的,它會來找你。李涵就是這樣,她是一個校工,是一個媽媽,她從一件事的受害者變成其他事件裡的施害者。她把自己和女兒關在了一個牢籠裡面,就是守着彼此,但也非常的壓迫。

我給李涵寫了人物小傳,從她的過去寫到現在。她曾經的工作,她的前任丈夫,她什麼時候遇到陳明章(現任丈夫),爲什麼在一起,再到她和女兒的一天是怎麼樣的,她們怎麼吃飯,女兒說不說學校裡的事情……所有這些細微的東西,我都會給它補起來。

李涵看到女兒被霸凌後,極度心痛

劇本里的情感,我會挖的比較深。比如,媽媽在這個時候應該感受到什麼?我就去看周邊的人,從我媽媽,姐姐身上去找共同性,我發現只要當媽媽之後,所有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孩子,它讓一個人的個性完全變了,可以不顧一切去保護你要保護的人,所以我就在表演裡抓了這個要點。

沒想到這個戲真的好難拍,馬來西亞很熱,有好幾場我跟傳君去的打鬥的戲,在那種特殊的建築裡,它是架高的。爲了要從細縫裡透出光線,腳下面打滿了大燈,頭上是一顆真實的太陽,所以我們在拍戲的過程當中就是一個烤爐,你開始想象我是一隻烤雞,就是那麼被“蒸熟”的過程。

在表演這件事上,我可能沒有天賦,所以我很羨慕天賦。但是天賦之外,一定還是要加上努力。努力永遠是最基本的,它是不可或缺的。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就覺得我的身體很不容易,它承受了比別人更大的時間壓縮。做演員很多時候都是很誇張的行爲,打鬥爬窗,日曬雨淋,我就覺得我的軀體很辛苦,因爲它這一生遇到了我。

所以我就覺得我的身體需要釋放,內在的不開心的氣是要出去的。

讓情緒釋放掉,這件事情很重要。OK,現在我就放空一切,去發泄也好,打坐也好,運動也好,大量吃喜歡的薯片,要允許自己可以擺爛,可以沮喪。要忍受讓自己挫敗的過程,只要你可以接受挫敗,你不甘心,你就會有動力去改正你的問題。

在《如懿傳》的片場打坐

大家常常說,哇你很自律,愛運動,但我覺得我只是在做每一件我真心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心情很糟的時候,我可能不會選擇坐在那裡,我會想出去跑步,因爲我跑完了,心情會好。

你看我爲什麼表現得很正向?其實,我的底色很悲觀。我覺得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公平的,我也覺得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因爲我們從小,就是會跌倒,會因爲不小心而受傷。

因爲我底層太知道這些事情都存在,所以我生活中反而是相對快樂的人。喝一個很好的咖啡,今天可以跟媽媽相處,我就覺得,啊好開心。

學生時期的張鈞甯

其實,到30歲之前我都還是很自卑。

我小時候是一個極度害羞的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小時候也沒有很美,看到我以前中學的照片,都不笑的,因爲我不知道要讓照片看起來是笑的。

小時候的張鈞甯(左)

我在班裡的成績是中上,不算是名列前茅的那些,所以“優等生”這個說法,是不是誤會了。(笑)

小的時候,我記憶力就特別爛。能明天考10個英文單字,我背兩個小時,然後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可能只記了3個。老師說要寫100題,我就寫寫寫,半夜媽媽睡了,看到我說別寫了,我說不行,我一定要把它寫完。所以讀書的時候,真的是蠻辛苦的。

有人問,記憶力差怎麼念得了法律?其實我都是在用邏輯記東西記東西,因爲A,所以B,所以C。

臺詞對我來說也不算背,因爲我會把人物的線都抓透,我知道發生的事情是什麼,我知道她想要幹什麼,當我的訴求非常清楚,那些臺詞都可以自然地說出來。

遇到表演,遇到跑步之後,我其實整個人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我去跑半程馬拉松的時候,當時我覺得一定跑不完,可是在三個月的訓練之後,我人生裡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做到了,我突破了自己。所以我發現,好像我所有的做不到的事情,它其實都有可能做到。我的自信不是說我有多棒,而是透過努力我可以做到。

拍《武媚娘傳奇》時,有一瞬間讓張鈞甯覺得表演很過癮

我也開始在工作上追求“享受”這件事。拍《武媚娘傳奇》的時候,有一場戲是我殺了我的女婢,劇本寫的是我回到房間之後我就變壞,但我心裡的感受是,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少女不小心失手殺了一個宮女,她得有多害怕。所以我後來演的時候,我把她的不安跟恐懼還有悲傷的東西放了多一點點,那一次的經驗讓我演得很過癮。

但在這之前,我經常是因爲完美主義而把事情做好,沒有讓自己去享受。

很早之前,有一個演員跟我說,你怎麼做一個好演員,就是要好好生活。當時我聽不懂,我說我每天都在生活啊,可是那個生活其實包含得很廣,包括你有沒有用心地感受每一件極小的事情。

張鈞甯和姐姐(右)一起給媽媽過生日

隨着年紀的增加,你會發現很多小事,越長大你越重視。就像今早起牀陪媽媽吃早餐,我其實昨晚三點多才收工,很累,可是現在我會越來越珍惜跟她相處的每一個瞬間。

人生就是一張門票,真的很公平。每一個20歲的人,都會步入30歲,40歲。如果有更多40歲女性的角色,講述她們生活中的問題,中年危機,也就是有更多討論的時候,我們就更不害怕去面對自己踏入的這個年齡。

40歲之後,我希望能夠留下好的華語電影。這個“好”怎麼定義,我覺得是要有好的議題,要有力量感。

就比如《默殺》,沉默殺人這件事情,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都忽視了,在可以發聲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有的時候是因爲怯懦,有的時候因爲自身難保。但是當遇到校園霸凌,家暴,甚至性侵的事情,我們還要選擇沉默嗎?

今年6月,張鈞甯前往尼泊爾慰問貧困地區的兒童

我一直覺得,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跟世界的關係。因爲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是人。

一些不公的事情發生後,可能不是立刻馬上就能改變,但你聊了,有人看見了,就可以慢慢地通過行動去改變一些議題的。我們一定可以做點什麼,包括環保,女童保護,對性侵的防治,讓小朋友有好的教育,讓老年人有好的善終。

我們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