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是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趨勢,中國車企迎機遇期
“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一些國家和地區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工具化,試圖割裂全球汽車市場,成爲行業所面臨的新問題,需要共同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7月12日召開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雖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化合作,延緩了電動化的進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是全球共識,電動化終將是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趨勢,不可逆轉。”
付炳鋒認爲,汽車是高度全球化發展的行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更是全球產業合作的產物,更需要加強全球合作,共同實現跨越式發展。
汽車產業全球化格局正加速形成
在付炳鋒看來,“汽車產業百年變局源於電動化,並與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成爲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在這一輪轉型發展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迅速,吸引了全球先進技術和產品向中國聚集,中國正在成爲新的創新策源地。新一輪發展將加深產業融合與生態合作,汽車產業全球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低碳零碳發展是產業轉型必然方向。”他表示,碳減排是全球共識,需要各國一起應對,希望儘快實現標準對接和產品互認,共享成果與經驗。
談及企業全球化發展,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研究員李顯君認爲,中國汽車企業不要只使“笨功夫”,必須重視思想品牌建設,昇華品牌內涵,開闢全新品牌塑造和國際化傳播情境。
“中國汽車品牌出海要真正實現全球化,絕不是走出去,更要走進去。”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中國車企正迎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中國車企出海一方面是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要多攜手,攜手講好中國汽車品牌故事,共同努力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琅也在演講中提到,中國汽車出海不僅是汽車產品“走出去”,更是技術創新“走出去”、社會責任“走出去”,真正和海外朋友、海外夥伴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爲全球各國受歡迎的企業公民。
王琅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深度變革中。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汽車產業應該繼續堅持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汽車產業重塑,共同推動汽車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歐盟反補貼調查遭內外反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
“近年來,美國和歐盟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採取了加徵關稅、反補貼調查等,人爲設置障礙,阻礙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付炳鋒在論壇上提到,7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初裁公告,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高額關稅完全阻斷了市場。7月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開呼籲:加強磋商交流,糾正歐盟委員會的錯誤行爲。徵收高額關稅並不能提高歐盟企業的競爭力,只會導致貿易衝突升級,雙方企業都將遭受經濟損失,給中歐汽車產業合作蒙上陰影。
付炳鋒表示,“雖然逆全球化和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化合作,延緩了電動化的進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是全球共識,電動化終將是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全球化是大趨勢,不可逆轉。”
在反補貼調查啓動9個月後,今年7月4日歐盟委員會(簡稱“歐委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BEV)徵收臨時反補貼稅。這一臨時關稅將於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其間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其轉爲爲期五年的正式關稅。
與此前6月12日預披露的稅率相比,歐委會對上汽集團加徵稅率從38.1%下調至37.6%,吉利汽車加徵稅率從20%降至19.9%,比亞迪稅率不變,仍爲17.4%。歐委會還決定,對其他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企業的加徵稅率從21%降至20.8%,對未配合調查企業的加徵關稅稅率也從38.1%降至37.6%。
目前歐盟對進口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加上加徵的反補貼稅率,中國產電動汽車進入歐盟總關稅稅率爲27.4%-47.6%不等。
對於歐委會發布的初裁結果,中國商務部、中國外交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表示強烈反對。
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亞東7月4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於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目前距終裁還有4個月窗口期,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現誠意,抓緊推進磋商進程,基於事實和規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7月11日,商務部迴應有關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問題時表示,中歐雙方正在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進行磋商,事實和規則是磋商的兩大支柱。這裡的事實是指雙方認可的客觀事實,而不是單方認定的所謂“事實”。希望歐方正視中國電動汽車競爭優勢並非來自於補貼的事實,正視中歐汽車產業合作有利於共同發展的事實,正視歐盟業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事實,真正作出基於事實和規則、合理且客觀的決定。
與此同時,不少歐洲政商界人士和主要汽車企業也對歐委會的這項做法投出“反對票”。德國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表示,加徵關稅是一種“破壞性的做法”。他呼籲歐委會不要訴諸關稅,而是要制定良好和公平的競爭規則。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馬蒂亞斯·鮑爾認爲,沒人能從加徵關稅中受益。歐盟加稅舉措不僅影響中國汽車企業,也打擊了在中國進行生產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大衆汽車集團也均表示反對歐盟加徵關稅的決定。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劉建偉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歐盟反補貼調查規則,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最長不超過13個月,屆時歐委會會發布最終裁決結果。
截至目前,歐委會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已進行了九個月。未來四個月時間至關重要。理論上,歐委會加徵關稅決定需要經過歐盟成員國表決。歐盟有27個成員國,投票反對的數量只有達到合格多數,才能阻止歐委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即成員國中至少有15個投票反對,且這些成員國的人口總數至少佔歐盟總人口的65%。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冰
編輯 王琳琳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