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記了20年,四川首富憋不住了!

從眉山魚塘到千億硅谷。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回望通威四十二年的經營之路,外界每每對劉漢元的“短線操作”嘖嘖稱奇時,都忽略了他始終堅持的“長期主義”,做魚飼料時如此,做太陽能電池片時如此,做電子級多晶硅時還是如此。

【論文大王】

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

其中,連續5年擔當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5.53萬億元,增長10.7%,佔進出口總值的54.3%, 繼續發揮外貿“強引擎”的關鍵作用。

一家來自四川的民企被央視“表揚”,該企業一季度的表現堪稱亮眼,不僅接連拿下非洲、歐洲的大單,還發布了全新的產品。

這就是連續7年保持太陽能電池片出貨量全球第一的通威集團。2023年,通威營收1391.04億元,歸母淨利潤135.74億元,繼續蟬聯光伏行業最賺錢企業。

通威的主營業務橫跨農業和光伏兩大產業,把這兩個看似遙遠的事物連在一起的,是通威的創始人劉漢元。

2022年,劉漢元以1250億元的身家成爲四川首富,2023年蟬聯,今年被劉永行反超。

有人說,劉漢元是“中國最被低估的500強企業家”,因爲他幹出了水產、光伏領域的兩個全球行業龍頭,卻行事低調,不爲大衆熟知。

但是,如果在學術平臺搜索他的名字,你會發現一個“高調”“敢言”的劉漢元。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他累計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和科技成果。這既是通威集團一路走來的路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的迴響。

劉漢元的第一篇論文發自《水利漁業》,題目是《金屬網箱式渠道流水養魚及網箱結構》,作者單位寫的是“四川省眉山縣水電局”。

1981年,劉漢元從四川水產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眉山縣水電局當技術員。他從小就愛鑽研無線電技術,癡迷拆裝電視機、收音機等一切他能接觸到的電器。

雖然沒能考上電子專業的學校,劉漢元依然沒有放下對技術的狂熱。到水電局工作後,他從日本、德國的工廠化養魚中得到啓發,構思了一種渠道網箱式流水養魚法。

他在論文開頭寫道:

“我國溪河縱橫,溝渠交錯,多年來由於沒有一種合適的養殖方式,其漁業潛力一直未能很好地開發利用。有鑑於此,筆者設計並嘗試了‘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 。”

在水電局領導的支持下,劉漢元搞了個試驗基地,他自制網箱放在水流緩慢處,投入鯉魚苗146.5斤,日夜守在金屬箱旁,對比水流、水質、水溫等數據,每天觀察魚兒的長勢。

幾個月後,爲了鑑定劉漢元的發明,縣裡召開“流水養魚驗收會”,來了好多人,省裡市裡都派了專家,岸邊擠滿了遠鄉近鄰的村民。

經過驗收員的捕撈、過秤和記錄,劉漢元設計的網箱收成魚1437公斤,每平方米產成魚22.2公斤,創造了全省單位面積魚產量的紀錄,全場沸騰。

“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法”獲得全國推廣,劉漢元在論文裡寫道:“1987年四川省已推廣2.5萬平方米,眉山縣永光電站尾水渠1987年金屬網箱養魚產值和利潤已達電站年產值和利潤的6-8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此後,“網箱養魚熱”使得魚飼料供應緊張,劉漢元辭去公職,創辦科力飼料廠,投身到民營經濟的大潮中。隨着配方的不斷優化,“科力”牌飼料口碑遠揚,供不應求。

邁入1990年代,“科力”正式更名“通威”,並逐步成爲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商,劉漢元發表文章時的作者介紹也變成了:通威集團總裁。

這一時期,劉漢元開始就社會議題發聲,呼籲爲民營企業減負,比如在發表於《中國漁業研究》的《開發三峽漁業,安置庫區居民》中建議:“漁業開發經營模式,必將開闢一條三峽地區漁業經濟發展和移民安置的新途徑”;

在《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一文中則呼籲:“每增加一個環節的‘管理’、‘審批’都將消耗一部分社會資源,降低運行效率……儘快實現小政府大社會……讓企業能夠將資源用於改進管理、開發產品。”

【光伏巨頭】

2002年,劉漢元到北大讀EMBA,畢業後連讀了工商管理博士(DBA),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各種新能源比較研究與我國能源戰略選擇》。

在此期間,他反覆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究竟用什麼能源驅動,才能取得穩定持久的發展?

學生物出身的劉漢元,結合自己熱愛的電子領域,把想到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光伏發電,作了橫向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光伏發電可能是人類未來永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成本低廉的清潔能源。

恰逢德國在2004年修訂《可再生能源法》,包括制訂收購清潔電力能源的法規,點燃了整個歐洲的能源轉型,導致光伏發電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暴漲,而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正好身處化工領域,具有生產多晶硅所需的人才和產業基礎。

於是在2006年底,通威進軍光伏產業。2008年9月,年產1萬噸的永祥多晶硅項目一期順利投產。

那幾年,光伏行業迎來爆發,多晶硅供不應求且價格瘋漲,涌現出一個個造富神話。然而好景不長,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機導致歐美市場需求大減,多晶硅價格暴跌,幾個頭部企業都倒下了。

金融危機的寒冬過後,美國和歐盟又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使得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回看這段日子,很多人都對劉漢元的“逆週期”操作津津樂道,比如在多晶硅價格從400萬元/噸降到40萬元/噸時,通威投入20個億,啓動3000噸的多晶硅項目;又比如在美國發起“雙反”時,投入260億建設光伏一體化項目。

那麼,通威爲何敢在至暗時期加大投入呢?原因就在劉漢元賦予企業的“性格”之中。

劉漢元說過:“通威是一家既老套又充滿活力的公司”。

技術員出身的劉漢元,對自身及企業的要求是傳統和規範的,甚至有些死板,但老套並不等於老化,通威也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

通威的“老套”,讓他們在決定進入光伏行業時,有足夠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對研發重視的“死板”,使其能夠將高純晶硅生產工藝升級爲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九代永祥法”。

而通威的“活力”,又讓他們看到了光伏行業的終局,無論多晶硅的價格是400萬元/噸還是40萬元/噸,只要世界不放棄碳中和,價格的波動就是正常的市場調節;反過來,如果沒有國家使用清潔能源,多晶硅的價值就跟沙子一樣。

這就是劉漢元帶領通威穿越週期的“秘密”:不爲暴利,只爲價值。

▲通威江蘇龍袍“漁光一體”基地

從2020年開始,通威的超前佈局終於得到回報,高純晶硅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營收也實現了從442億、648.3億到1424億元的三級跳。

正如他自己總結的:

“通威剛進入光伏行業時,世界光伏市場的大玩家是歐美和日本,直到2010年左右,中國的多晶硅產能在人家眼裡是忽略不計的。”

“今天形勢逆轉,中國之外的產能可以忽略不計了,2023年全球90%的多晶硅都是中國生產的,預計今年將達到95%。”

劉漢元不但對通威贏得光伏市場的最終勝利充滿信心,也對整個中國光伏行業贏得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通威和其他幾家光伏企業,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活了下來,在逆境中迭代出全產業鏈配套的發展模式。時至今日,歐洲、中東或者東南亞如果想複製,我是要打問號的。”

2023年5月,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在上海召開。

會上,一位德國從業者分享觀點:“歐洲要整合中東的能源資源,再加上東歐的人力成本優勢,在歐盟補貼的加持下,就能打造一箇中國之外的全球供應鏈。”

劉漢元反問:“你說得很美好,但是歐盟的補貼用完之後怎麼辦?我跟你說句實話,歐洲要實現製造業迴歸,比美國難得多,如果美國都回流不動,歐洲幾乎沒有可能,你覺得對嗎?”

德國人忐忑地點了點頭。

【一生所求】

多年以後,面對高純晶硅生產線,劉漢元可能會想起小時候拆裝收音機的那個遙遠午後。

讓他再想起收音機的,是他目前正在佈局的下一個產業:

半導體。

2001年,在上海APEC工商峰會上,劉漢元五味雜陳地對當時的“網絡英雄”張朝陽說:“我們辛辛苦苦幹了20年,你3、4年就跨越了。”

作爲企業家,劉漢元不敢冒進,沒有前三名的實力,他不會輕言跨界;但作爲一個天生的電子愛好者,劉漢元內心從來就沒放棄過發展更高新科技產業的追求。

這個更高新的科技產業,就是半導體。

2002年,通威曾打算投資25億,與德國MCT微電子公司組建全國首個6.5英寸、0.5微米鍺硅模擬芯片生產線。不過,據華西都市報的報道,這次合作“在悄無聲息中分道揚鑣”。

那年,劉漢元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自己的三大心願:第一,通威成爲全球最大的水產集團;第二,能夠參與到未來的集成電路產業中,成爲國內市場的一個重要角色;第三,在基因工程、生物技術上有大的作爲。

後來,劉漢元又多次重啓,然後多次暫停了芯片項目,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們在芯片的大門前繞了三十年,始終沒有進門。因爲我知道,貿然跨界的話,企業的‘一條胳膊或一條腿’可能就沒了。”

2018年,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芯片能否突圍成爲關乎國運的問題,劉漢元再次喚起造芯的渴望。

這一回,劉漢元已經不是那個考場失利,沒考上電子院校的少年,他創立的通威也歷經多重週期的挑戰,有能力在高新技術領域搏上一搏。

畢竟,從光伏用的硅片到半導體用的外延片,只有一步之隔。

2023年11月,有投資者向通威提問:公司在芯片級晶圓方面研發進展如何?在晶圓業務方面有哪些規劃?

通威的回答是:“公司是泛半導體產業鏈中高純晶硅環節的世界級龍頭企業,現已順利生產用於半導體產業的電子級多晶硅,並實現海外出口供貨。”

還有投資者提問:“通威股份旗下有沒有電子級硅的產能,有的話產能有多少?”

通威回答:“公司擁有年產1000噸可用於半導體產業的電子級多晶硅產能,目前已通過相關客戶驗證,成功實現海外出口供貨。”

這兩個回答讓很多人展開遐想,但這並不是通威的“心血來潮”,而是早有佈局。

2021年,通威旗下的永祥新能源就啓動了高純晶硅的生產項目,項目中1千噸電子級高純晶硅的啓動,意味着在電子級多晶硅國產化上的巨大突破。

▲永祥股份高純晶硅精餾塔

何爲巨大?光伏用多晶硅純度要求99.9999%,芯片用電子級多晶硅的純度要求是99.999999999%。

一直以來,世界範圍內能夠生產電子級多晶硅的只有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少數企業。而通威的突破,源自2008年成立的多晶硅技術中心,以及其後十幾年的技術攻堅。

有了自主生產的電子級多晶硅,對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

去年7月,劉漢元在專訪中表示:“我們現在生產的是電子級多晶硅,用來製造幾納米的芯片,質量上沒有任何問題。如果真有大集成電路芯片的訂單,需要多晶硅,不管是一萬噸還是兩萬噸,只要你把訂單拿來,我們隨時給你保供。通威現在一個月的產量,就是全人類一年的芯片用多晶硅的總量。”

如果這一計劃成真,劉漢元這個曾經被認爲是“搞飼料,養魚”的,就更是要讓人刮目相看了。

【參考資料】

[1]《通威劉漢元》 財新時間[2]《劉漢元和他的千億光伏王國》 南方人物週刊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