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大投資解缺電?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電日前宣佈,10年內將投資5645億元,全面提升全國電網韌性和應變能力。這是臺電史上最大的單一計劃投資,消息一出,立刻對電網相關企業注入強心針,包括智慧電錶、電錶晶片、電錶模組、傳輸和配電等企業,成爲投資新貴。
蔡政府的電網升級計劃將採「分散、強固、防衛」三大主軸。臺灣區域電力不均,電力長期須南電北送,但電網老舊且過於集中,只要單一電網設備發生事故,往往牽連整個電廠的機組跳電,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停跳斷電事故,凸顯電網不足應付用電需求的這個問題確實已迫眉睫,加上綠電併網將逐年增加,而綠電間性發電特性,也催生智慧電網,因此政府提出電網革命,確實有其必要。
不過,這個宏大無比的計劃,仍有值得商榷之處。首先當然是資金來源。行政院預計編列1500億元預算,支持臺電長期資本支出,明年度會編列公務預算,但行政院也不排除未來可能使用特別預算。畢竟在政府長期壓抑電價的政策下,臺電虧損如雪球越滾越大。根據臺電的財報,截至7月底臺電累積虧損達1647億元,已超過半個資本額,且負債比率9成,10月電價會議在即,通膨壓力未減,電價凍漲或僅微調的可能性很高,在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揚的大環境,臺電的虧損只會加大。
總統蔡英文6年任期已編列4次重大特別預算,包含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防疫與紓困振興、海空戰力提升等,金額高達2兆1672億元,遠遠超過前總統馬英九8年任內編列的特別預算7717億元。爲了電網,恐怕民進黨府政還會編列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常態化,惡化財務紀律,後遺症是政府債臺高築的問題遭到掩蓋。
其次,有關解決停跳斷電問題,國內向來有電網派與電力派兩種不同觀點。電網派相信,強化電網韌性、提升電網效率,即可有效減少電力不斷出包的窘境;電力派則認爲,巧婦難無米之炊,電力不足纔是全臺各地跳停電如家常便飯的關鍵因素。這就像是家人沒吃飽直喊餓,媽媽添了好幾副碗筷,認爲這樣大家都可以吃得到了吧!但廚房裡準備的菜跟飯,分量都跟以前一樣,並沒有增加。不在源頭增加電力供應,電網再有智慧也是白搭。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麼需要南電北送?不就是因爲北電不足嗎?
行政院宣佈電網大投資的同時,卻仍未改變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綠電又未能如期如質上線,2023年之後,電力不夠將是無法避免的慘劇。
第三,這次臺電的電網大躍進計劃的重點之一是「電廠直供園區」,例如,興達電廠直供南科、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園區,通霄電廠與附近的離岸風電直供竹科,臺中電廠及離岸風電直供中科,大潭電廠直供新北產業園區和桃園工業區等。行有餘力,照顧民生所需的電網改革能到多少有料羹湯?
電網投資未演先轟動,相關業者可望從令人垂涎的商機中獲利,但是真的能夠解決電力不足的基本面問題嗎?還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