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通路》半導體通路指標風向球 大聯大:H1難脫低迷

大聯大去年第四季營收1764.88億元、季減少7.03%;單季稅後純益14.1億元、季減少48.96%,每股稅後純益0.84元。

大聯大2022年合併營收7752.32億元、達歷史次高,在有效控管費用下,營業淨利高達14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加上業外轉投資及匯兌收益挹注之下,稅後淨利爲105.12億元,全年每股獲利爲6.02元。全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及營運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Working Capital, ROWC)分別爲13.9%及9.7%。

大聯大2022年營收及淨利成長動能主要受惠下游客戶持續投資網通暨周邊設備、伺服器,自動化需求帶動工業電子,以及車用電子等非3C市場應用持續強勁,加上北美與東南亞等地客戶陸續投產,使得該區營收雙位數成長,帶動半導體及相關電子零組件需求。

截至去年第四季底,大聯大庫存天數爲86天,預計隨着後續持續積極管理下,實際金額和天數都會持續逐步下降,正常狀況應該是在50~55天。

展望2023年第一季,若以新臺幣30.7元兌1美元匯率假設,預估營業收入爲1450億至1550億,季衰退12.13%~17.8%,預估毛利率介於3.7%~3.9%,預估營業利益率則在1.45%~1.59%,預估稅後淨利爲7.31億元至8.02億元,預估EPS爲0.44元至0.48元。

2023年全年支出來說,財務長袁興文表示,升息幅度已經減緩,全球半導產業體還是以美元爲結算貨幣,故大聯大負債、財務支出也是以美元爲主,今年的財務支出希望可以控管在營收的1%左右,和2022年類似。

副總林春傑表示,針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消費性電子調整,導致需求一直往下降,換言之,供應鏈在調整已經經歷2~3個季度,所以現在庫存影該都已經來到底部,故理當第二季都會消化得差不多,但主要還是要觀察終端需求的復甦,目前還是受到通膨的影響。從應用市場來看,消費性需求還是很弱,但企業應用、汽車、工業電子等,需求都還是存在,指示還是會受到整體經濟影響,第二季是否有強力復甦,都宜再觀察,整體來說,上半年市場還是會比較低迷,至於下半年是否順利回溫,還是要看終端市場的回溫,整體經濟通膨的問題還是重要變數。

林春傑表示,研調機構預言,今年是一個半導體的調整年,整體營收估會掉6.5%,要到2024年纔會回到正常水準。就市場需求來說,谷底應該會一直延續到第二季。另外,因有別於先前的零組件缺貨,現階段客戶拉貨還是趨向保守,故今年整體的成長幅度依舊很難量化,大聯大會持續將庫存調整到合理水位後,即可靜待市場需求回溫。

配息部分,袁興文表示,以章程規定,絕對不會低於去年水準,但細節仍待董事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