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陽謀!諾獎獲得者:讓中國在舒適環境裡沉淪,美國不給制裁
廢掉高人的最好辦法是,不打倒他,讓他在舒適的環境裡自廢武功,可惜鮮有美國政治精英認識到這點,結果每次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制裁牌,都讓中國浴火重生,中國近乎獲得了和美國同等的實力。
10月14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發了針對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獨家專訪。這位頂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從中美關係、供應鏈等角度,談了自己對未來世界的看法。觀點極其犀利,相信會引發讀者的共鳴。
觀點一:美國不該動輒對中國實施制裁。
以最先進的半導體芯片爲例:美國越是對中國禁售,中國就越會發揮主觀能動性。中國會認爲,美國的舉動破壞了世貿規則,危及到自身的國防和信息安全。於是中國集中全力,攻克在信息和電子領域的短板。
正是美國的無底線制裁,讓中方夙夜憂寐,獲得了超於常人的發展動能。美國政府從未認識到,針對中國其實是在間接幫助競爭對手,而在中美鬥爭階段,美國並未獲得預期的戰果,反倒讓美國的工業化能力越來越弱。
觀點二:中美應該公開競爭,走適合自己的路線。
斯蒂格利茨提到,美國須接受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避免貨物短缺,引發通貨膨脹,造成社會動盪。美國只須關注最新科技,在適當的時候補貼國內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也許中國會成爲最便宜的供應商,會覺得生活舒適,不去發展高科技,而這讓美國獲得了機會。
遺憾的是,無論之前的特朗普還是現今的拜登主政,對於中方都採取了近乎決絕的立場。結果美國的發展越來越差,而中國的發展卻越來越好,只在乎政治立場,而忽略現實的做法,讓美國失去了徹底封鎖中國的能力。
觀點三:美國政客只會推卸責任,從未想過問題出在哪裡。
事實上,是美國的“再工業化”計劃出了根本問題,試想僅美國東海岸碼頭工人的中位數年薪就達到了25萬美元,美國拿什麼和有着數億廉價勞動力的中國公開競爭。美國只會給對手戴高帽子,將自身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斯蒂格利茨認爲,美國的處境不樂觀,長此以往,美國終究落後於中國,成爲“第二世界”。斯蒂格利茨是經濟界的大拿,按理說,他的講話會得到呼應,然而很奇怪,美國無動於衷,讓一些有機會改變美國國運的頂級人才缺失用武之地。
視角回到中國身上,中方作爲相對勢弱的一方,又該如何應對美國掀起的“排華”浪潮呢?老莫認爲,中方以不變應萬變,不開第一槍,不主動發起爭端,等着美國及其盟友主動亮出底牌。
半島方向:中方堅決不介入朝韓爭端,可爲對戰方劃出紅線;如果一定要打的話,須避免炮彈落在中國東北,否則中方就有理由對越線的一方,發起堅決打擊,相信以今日中國之實力,朝韓必然不敢過於造次。
臺海方向:中方須考慮擒賊先擒王,如果臺灣打響第一槍,那麼解放軍須以雷霆之勢,端掉臺軍的指揮所和美軍在臺灣的軍事觀察團。美國軍艦或者戰鬥機,進入臺灣區域,中方須堅決打擊,不給對手投機取巧的機會。
南海方向:中方和菲律賓只使用常規措施對抗,避免摩擦升級成衝突和戰爭;藏南方向,和印度保持必要溝通,避免發生戰略誤判。戰略上中國以固守爲主,而在具體的戰術層面,中方就得靈活多變,不給美國擾亂亞太局勢的機會。
可能有人覺得,中方此舉有主動讓步的嫌疑,會讓美國及其盟友視爲中國軟弱,從而愈發的肆無忌憚。事實上,中美都不敢開第一槍,源於在某些領域實力接近,先掀桌子的一方,可能成爲衆矢之的,讓自己下不了臺。
看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表現,大家不覺得戰爭是最壞的選擇嘛。
如果有可能,大國競爭還是以外交、經濟和政治攻心爲主,軍事威懾爲輔,可惜中國的“慎戰”謀略,它們根本不懂,只知道喊打喊殺,將好好的國家敗壞得不成樣子。
斯蒂格利茨研究了中國多年,總結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從而提出有別於美國政客一貫只針對中國喊殺的世紀陽謀。好在其人並非美國的總統,否則今天中方不一定舉全國之力,去建設芯片全產業鏈,畢竟投資太大了,如果出錯,國家根本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