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百視TV:從「戀愛」到「結婚」

在2023年12月20日,主題爲「好『視』成雙」的2024東方衛視、百視TV開放大會上,東方衛視中心(公司)黨委副書記、東方衛視中心總監、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偉民說了一句很特別的話:

「東方衛視和百視TV在經歷了四年的戀愛長跑之後,本月起已從戀愛期正式步入婚姻期」。

與其說是一場「開放大會」,不如說是開放讓業界友人共同見證的「證婚大會」。

四年之前——

臺集團提出將BesTV+流媒體戰略上升爲上海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整體戰略,由此,正式確立了東方衛視與百視TV的「戀愛關係」。

所謂「戀愛」,就是讓原生基因不同的兩個個體,經過試探、磨合,充分交融、和諧。

於是,四年之間——

「戀愛雙方」相互賦能、共同成長,百視TV諸多重大突破,都源於這個「好的戀愛對象」東方衛視:

東方衛視爲百視TV先後度身定製的《完美的夏天》《接招吧!前輩》《金曲青春》《一路前行》等節目,打下百視TV會員根基;

東方劇場大劇《也平凡》助推百視TV月活突破千萬;

《東方衛視·跨年晚會》助推百視TV月活(MAU)超2000萬;

與此同時,百視TV也成爲了東方衛視在互聯網新世界的觸角與延伸。

所謂「好的戀愛」,必然是互哺的,必然是互補的。在互哺與互補中,雙方共同向上。

終於,四年之後——

雙方在「大家長」上海文廣集團的撮合下,決定更進一步,在東方衛視二十週年的特殊節點。

從「戀愛」走「結婚」。

那麼,他們會怎麼開始這段「婚姻關係」,跟「戀愛階段」又有什麼不同?

戀愛和結婚最大不同,就是要把「兩個人」變成「一家人」。

所以,進入「婚姻關係」後的東方衛視與百視TV,最大變化就是真真正正地過成一家人。

在組織上——

向內,從先前的耦合到今天的全面一體化,未來將由一個管理團隊全面統籌大小屏兩大平臺的內容生產、數字營銷、品牌推廣、會員體系、線下活動和電商運營等工作,重新構建新型主流媒體數字商業基座。

向外,發佈鼓勵更多社會製作力量及個人共同參與雙平臺內容創新生態系統的「新蜂巢計劃」,投身於如微短劇、新概念綜藝、AIGC等創新前沿領域,創作出新穎、有流量、具備招商前景的節目作品。平臺將根據內容的數據和網絡反饋,爲創作者提供真金白銀的獎勵,進一步激勵優質內容的產生。

但事實上,凡事沒有一蹴而就。

這個「新組織模式」,早在四年之間逐漸組織起來了,伴隨着逐漸成熟起來的組織,也有逐漸儲備起來的內容——

很快見面的,是本週六(12月23日)上檔的《極限挑戰寶藏行·和美鄉村季》,它是首檔雙平臺一體化運營後大綜藝,它將實行百視TV獨播,而且還是先於東方衛視大屏播出的方式而進行的一次嘗試;這個節目的很多幕後素材也會在百視TV開放,讓更多的視頻愛好者,DIY,做出自己喜歡的視頻上傳B+;同時,寶藏行中的產品還會在B+商城上線,所以,觀衆也能實現邊看邊買。

長線蓄勢的,是做到第三季的《開播!情景喜劇》,這個IP伴隨着東方衛視和百視TV從「戀愛」走到「結婚」,也成爲二者「家庭模式」最重要的參與者——因爲它的使命,便是致力孵化更多情景劇登陸融屏周播劇場。

這樣融屏共創或者百視定製的新內容模式,還有很多——

比如主打新歌的新型音綜《限時舞臺請就位》,以前音綜觀衆聽到的都是精挑的、不是一手的,通過融屏共創,觀衆可以通過百視TV直播線下livehouse,原汁原味、實唱實播,而若想看精剪版還能再回東方衛視大屏;

比如國內首檔全女性戶外競技生存真人秀《戰鬥吧!玫瑰》,呈現了非常豐富的雙屏互動模式,比如慢直播的實時觀看,人氣女性嘉賓定時定量互動直播,同時通過電影質感的紀實直拍,給到觀衆一場具有實時觀戰臨場感的視聽盛宴。

比如IP煥新後的歷史文化類節目《新智力大沖浪》,觀衆可以參與直播答題,贏取豐厚獎品,既有很強的互動性,同時又能在直播中掛上小黃車;又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做地推地走街串巷、深入企業,尤其能與上海本土國潮品牌做巧妙結合。

有了豐富的內容,纔有穩定的版面。

於是,深度融合之後,東方衛視將爲百視TV開闢的從週四到週六、從綜藝到劇場的「融屏版面」——

週四、五有「融屏周播劇場」;週六有「融屏創新綜藝」。

故而,爲了這個系統源源不斷運作,東方衛視與百視TV,就必須合力不斷上新融屏劇集與融屏綜藝。

同時,作爲穩坐衛視「第一黃金劇場」的東方衛視,未來也會以其在劇上多年經驗,給到百視TV更多賦能。

新的一年,東方衛視精品劇集序列之中,包括了都市題材的《繁花》《玫瑰故事》《小日子》《承歡記》《橙色光芒》《微暗之火》;現實題材的《烏雲之上》《小站警事》《真心英雄》《赤熱》;戰爭題材的《上甘嶺》《哈爾濱一九四四》《孤舟》《孤戰》;古裝題材的《慶餘年2》《大奉打更人》《金庸武俠世界》。

相信在婚姻關係越走越遠之後,融屏版面在劇集領域也會有更大篇幅。

而把整個邏輯順下之後,你就能夠發現,進入「婚姻」之後,所有變化其實環環相扣:

要有組織創新,纔有源源不斷的內容;要有源源不斷的內容,纔有版面革新。

世俗意義上的「結婚」,便是兩個人決定要共同走一條路。

所以,東方衛視與百視TV之所以能締結,是因爲有共同的目的地;之所以要締結,是因爲要更好地走向共同的目的地。

那麼,它們的締結,是爲了更好地走向何方呢?

可以概括爲「三個延伸」——

一是向年輕人延伸。

其實,這點恰是東方衛視與百視TV能從「戀愛」發展爲「婚姻」的前提條件——

一臺一網,儘管有不同的媒體基因,儘管誕生在不同的媒體年代,但是雙方受衆結構非常相似。

東方衛視34歲以下年輕人羣比例接近7成,而百視TV18-39歲的用戶超78%。

這個「共同點」奠定了他們一起攜手向年輕人延伸的「共識」。

因此,這也將會成爲雙平臺融合後,從內容到運營到品牌,都會合體強化之處。

比如《我們的歌6》,在雙平臺融合後,新一季增加了新生代的海選賽道,進一步增強節目在年輕人的延伸,也給臺網聯動的更多玩法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二是向網絡空間延伸。

比如以今年中國互聯網最大勢崛起的內容品類短劇爲切口,原創的首檔短劇孵化社交觀察類真人秀《戀愛劇本》,讓8位新生代演員共同生活21天,選擇心儀搭檔拍攝28集甜寵短劇。短劇的傳播效應疊加磕糖短視頻的傳播效應,讓這個模式具備很強的網絡空間延伸力。

又如同樣以今年全球互聯網最重大科技突破AIGC爲切口,原創的首檔AI夢想故事類節目《AI的心願》,將以「心願事務所」的熱心合夥人爲切入口,通過使用包括AI在內的最新「工具」爲普通人實現現實中難以達成的心願。

三是向世界範圍延伸。

形成合力之後,雙平臺越發具備了「跳出廣電看融合」的視野,以及「立足上海看世界」的胸襟。

於是,我們看到《我們的歌6》計劃邀請國際頂流歌星加盟,打破以往五季華語音綜格局;

於是,我們看到《冠軍對冠軍3》不但聚焦巴黎奧運會,甚至身赴巴黎,在巴黎街頭,與巴黎素人,玩跨國體育競技遊戲;

於是,我們看到《請交給!鐵臂少年》將訓練並投送一批硬漢少年前往非洲進行公路基建,完成連接中國與非洲的友誼之路;

於是,我們看到《這就是中國》明年也將走出國門,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交流,進一步放大節目國際傳播。

而在雙平臺之外,近期上海廣播電視臺還有一個大動作,就是全新成立「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面向海外,全力打造「上海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的第一視頻窗口,建設與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傳播立體生態圈。核心產品是國際傳播超級視頻IP ShanghaiEye,包括三大子產品:一條Youtube上的24小時視頻流,一個鏈接海外各大媒通訊社和國內各兄弟省市的視頻共享平臺,一個海內外「請進來走出去」的線下活動品牌「ShanghaiEye會客廳」。

可以預見,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的誕生疊加雙平臺的融合,將來上海廣播電視臺會在世界範圍延伸走得更加深遠。

當然,在這「三個延伸」之外,還有一個終極的目的地——

讓正能量更強勁,讓主旋律更昂揚。

番茄雙平臺的底色永遠是「中國紅」。

雙平臺的融合,本質是讓正能量獲得大流量。

所以,明年也將圍繞「文化強臺」重點打造「文明探源看東方」和現有的「中國系列文化節目」這兩個「大IP」,並在這兩個「大IP」下佈局一系列的節目和紀錄片。

如紀錄片《中國創世神話》、《大江南》、《江海遺珍:長江口二號》、文化類節目《中國考古報道》等。

當然,這個正能量也包括了更廣義的內涵,比如第一季播出後,連續五週位居省級衛視紀實/專題節目收視第一、全媒體視聽總時長超20億分鐘、全媒體受衆觸達超14億人次的《一路前行》,而在2024年,這檔探尋到底什麼是「綠色現代化」,擦亮「綠色」這個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的大型公益環保紀實綜藝節目,也將迎來它的第二季。

1+1等於幾?

如果是一個高度抽象且「同維」的觀念裡,即在數學言數學,自然只能是2;

如果是一個有機複雜且「超維」的觀念裡,既跳出數學框架,1+1便不再「等於」任何數字,而可能「結合」爲一種語言、一個物種,一種範式。

東方衛視+百視TV,恰是這種1+1。

它絕不等於一個電視臺+一個APP,不是兩個媒體渠道相加,等於一個更大渠道,而是結合成一個「新質生產力」。

換言之,這個1+1的意義,是將跳脫傳統媒體思維做內容、做渠道,而是用整合這些內容、這些渠道,做生產、做價值。

它將深挖賦能潛力,做優綜合服務樞紐,把雙平臺的內容、傳播、營銷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爲影響更廣、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融屏產品,用雙平臺的生態能級,助力更多合作伙伴發展「新質生產力」。

所以在正式「結合」前的三年「戀愛期」,東方衛視在做的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這樣全新模式的試水。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愛樂之都》。

它是一個全產業鏈音樂劇節目,經過前兩季的發展與鋪墊,第三季它將繼續走向產業鏈深水區,通過與著名音樂製作人合作線下音樂劇、與上海音樂學院合作打造音樂劇節、音樂劇盛典等形式,釋放文化IP的產業衍生價值,成爲上海打造文化大都市的一張新名片。

而雙平臺所打造的這個「綜合服務樞紐」,是將深度嵌入國家戰略、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廣闊機遇當中去的,以「內容+」創造新興產業甚至未來產業。

可以預見,以這套新打法——

或許從音綜賽道,以《我們的歌》《愛樂之都》《十二樂章》《無與倫比的現場》《限時舞臺請就位》等IP爲支點,會能孵化更多線上音樂消費產品與線下音樂生活場景;

或許從喜劇賽道,以《今晚開放麥》《今晚有演出》《開播!情景喜劇》等IP爲支點,也會帶動脫口秀、sketch、小品等一系列喜劇市場繁榮;

或許從大型活動賽道,比如55購物節、光影節、影視雙節,也將活躍城市文化景觀。

媒體融合,確實不是數學題——

既不存在簡單加和的「1+1=2」,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最終解」。

每一個致力於此的主流媒體,都會走出其所對應的區域特色、集團特質、文化特徵的獨特路徑。

此次上海廣播電視臺給出的方案,1號認爲,的確是充分考慮了上海的城市機遇、中國的文化戰略、全球的傳播語境,基於當下環境的、東方特質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