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灘:從風險溼地到候鳥天堂

繁華都市裡的一塊“”——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7月作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最南端的一站,正式成爲世界自然遺產,實現上海在該領域“零的突破”。從1998年建立保護區,這片東海之濱的灘塗溼地,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又如何變成了如今的候鳥天堂?

江海交匯處,崇明島最東端,是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蘆葦叢裡,幾隻震旦鴉雀隨風吟唱,慶祝又迎來了新的家庭成員;灘塗邊,一大羣鴴鷸類候鳥忙着覓食,爲即將開啓的向南遷徙積蓄能量。這裡是大都市裡天賦異稟的候鳥天堂,也是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產。

事實上,1998年保護區成立後的十多年裡,它曾面臨多重挑戰。它一度被一種名爲互花米草的外來物種入侵,蠶食鳥類棲息地資源;它也遭受過人爲的破壞,不斷有候鳥被毒害、獵殺。 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宣傳教育科副科長袁賽軍說:“那時候灘塗上違法的行爲比較多,大家這個保護意識也比較弱。周邊的社區的一些漁民,包括放牧、堆場,都是比較普遍的一些現象。後面經過我們治理,主要是把保護區的一些非法狩獵人的違法行爲驅除掉了。”

2013年,經過前期調研、試點,再到立項,東灘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啓動。通過物理刈割和水淹根系兩種方式,對保護區內20多平方公里的互花米草進行根除。同時,加強巡護監管和環境治理、生態修復。

根據《國際重要溼地公約》,如果一塊溼地定期棲息有一個水禽物種或亞種某一種羣1%的個體,被認爲具有國際重要意義。2023年,在崇明東灘所記錄到的“1%”種羣,已經從2012年的7種增加到12種。

最新研究統計,崇明東灘保護區累計記錄到的鳥類達300餘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9種,每年在這裡棲息或過境的候鳥超過100萬隻次。像小天鵝、東方白鸛等對生活環境要求苛刻的珍稀鳥類明顯增加。

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吳巍介紹:“我們之前可能從2008年到2016年越冬的小天鵝數量,可能就一直是在個位數,然後2017年冬天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小天鵝的數量開始增加了。一直到2022年的最高峰的時候,我們記錄到將近2900只小天鵝的數量,已經就非常接近東灘這塊區域歷史上分佈的小天鵝越冬數量。”

從1998年保護區剛剛成立,到2005年東灘晉升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到今年7月,歷經26年的付出與等待,作爲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上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的生動演繹。生態保護接力跑永無止境,守護候鳥生生不息。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樑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能夠把長江口系統地保護起來,最好能夠成立一個長江口國家公園,我們現在也是奔着這個目標去努力。從保護來講,成片或者是連線地,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個效果會更好。”

看看新聞記者: 洪煥銓 沈曦

編輯: 徐笑燕

責編: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