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團籲建置開放式收容中心與合法餵養 收容所志工持反對態度

根據農委會最新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結果,2022年全國遊蕩犬數量推估爲15萬9697只,每百人遊蕩犬數則爲0.69只,與上期2020年調查結果15萬5869只相較,遊蕩犬數量增加2.46%,約3828只、每百人遊蕩犬數則增爲4.54%。(本報系資料照)

許多動保團體今(30)日於凱達格蘭大道以「乾淨餵食反霸凌、要移置不要移除」爲訴求表示抗議,起因在於5月9日農委會與野保團體等召開會議,將針對9個生態熱點與人犬衝突地區移除遊蕩犬,農委會已多次澄清,移除非動保團體不斷對外宣傳的撲殺,而是收容不回置。收容中心志工指出,臺灣土地稀缺難有條件再建開放式收容中心,而餵養確實是造成貓狗繼續流浪的主因,「餵養就要承擔飼主責任,但餵養者願意嗎」?

本次訴求活動中,主辦團體臺灣樹人會、新北市流浪貓狗再生保護協會、臺中市希望愛生命關懷協會、浪孩不孤單粉專、臺灣貓狗人協會等指出,野生動物和遊蕩犬貓都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都該被尊重,同爲農委會主管的動物保護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法益應該衡平妥適處理。

上述團體指出,安置遊蕩犬應兼顧生態環保與人道,由政府建置委外民間經營的「開放式收容中心」,以免排擠目前爆量的公立收容所收容量能,預防「假移除真撲殺」的悲劇;餵食遊蕩動物則是犬隻族羣管理的手段。

長期投入遊蕩犬貓收容的阿文(化名)指出,這次動團提出的羅馬尼亞開放式收容所最大的問題,在於臺灣地狹人稠是沒有條件做這樣的收容所,即使要建置,地點也多選在野生動物棲地的山區,臺灣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其次,餵食造成犬貓羣聚、延長壽命以及提高環境負載力,畢竟做不到高強度結紮又非封閉空間,有食物來源下犬貓將持續身在流浪的痛苦中,在外被撞死、咬死、毒殺比安樂死更不人道,餵養就該承擔飼主責任,「我養的浪浪」這樣合理化貓狗流浪的心態其實非常糟糕,但卻被社會正當化。

另有保育人士指出,遊蕩犬貓持續氾濫並不會因爲結紮後就不會排泄、追吠、咬人、影響交通和攻擊野生動物,尤其畜牧業不斷被犬貓破壞農作物和魚塭,不正視餵養和安樂死,只會有更多毒殺事件,是民衆、犬貓和野生動物3輸的局面。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遊蕩犬在特定地區如石虎、穿山甲等棲地出沒,確實已對原生物種造成影響,因此才規劃在這些生態熱點實施精準捕捉、絕育、施打狂犬病疫苗等,並會找到更合適的地方安置,而根據現行「動保法」規定不得撲殺犬貓,因此絕對不會有所謂的撲殺犬隻。

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和林務局統計,整體野生動物被遊蕩犬攻擊的數量從2019年到2022年總計已達274只,其中有128只穿山甲、41只臺灣山羌遭受遊蕩犬攻擊。因犬攻擊致傷的野生動物的數量,自2019年遭攻擊47只,2021年一度攀升到11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