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需要練習的/人生迷茫的背後,大都是沒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圖/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離開人際關係之後 你真正喜歡做什麼?

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忙,但都是在忙別人的事情,一旦情況突然轉變,我們才發現脫離人際關係後,自己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事情」。例如:處於離巢期的母親說「孩子去外地念書之後,不用做早餐帶便當,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早起要幹什麼?」;分手後的女人說「到處都是跟他去的地方,每一個朋友都是我們共同的朋友,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一個人能做什麼?」;大病一場被迫退休的主管說「我還可以動,還有生產力,不去工作賺錢要幹什麼?」,這些迷茫背後都是沒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建基於你對自己的瞭解和耕耘,你有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目標、活動跟興趣?不是因爲跟誰在一起纔想做的事情,不是爲了賺錢或其他目的才做的事情,不是因爲你有某些角色才需要做的事情。

在生活中自我會扮演不同角色,爲了不同目的做很多活動。 圖/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如上圖所示,在生活中自我會扮演不同角色,爲了不同目的做很多活動,比如在親子關係中,身爲照顧者你會爲了子女而做飯,在伴侶關係裡,你和對方一起做喜歡的活動,在工作時,你爲了專業的需要而看新聞或回信等等。但是有一塊自我,不用承擔角色,不爲其他目的,不和任何關係重疊的自我,在那個專屬自己的部分,在這塊自我裡,你會想做什麼?什麼事會帶給你快樂?這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找到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的方法。

同一件事情可以是爲了關係裡的別人而做的事,也可以是出於讓自己快樂而做的事,好比做飯,身爲照顧者,你可能需要爲了孩子早起做飯帶便當,挑選菜式時考慮他們年紀所需的營養和個人口味,倘若你只需要考慮自己,烹飪本身會不會帶給你快樂呢?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幫你紓壓也可以帶給你樂趣,那這件事就是你獨處時最好的良伴。

如果沒有跟伴侶一起的話,你還喜歡衝浪、爬山、看電影嗎?如果不是爲了工作,爲了賺錢等目的,你還會持續你現在做的某些活動嗎?你可以列舉出現在生活裡你常做的幾項活動,看看摘掉關係和角色後,這些事物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事。

你可以在獨處的時候,練習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你平常會做的活動,例如:本來都是跟男友去看電影,需要考慮兩個人的喜好,偶而自己去看電影,試着爲自己挑選喜歡的類型,體驗看看自己喜歡什麼方式;平常都爲家人做菜,偶而只爲自己烹飪,做自己喜歡想吃的東西,試試看能不能把一件爲別人付出的事情,轉化成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在培養自我取悅,增進獨處能力上會遇到困難,從晤談經驗裡我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困難,如下:

第一、 瞭解別人卻不認識自己

一個剛面臨離巢期的母親,因爲長久披着媽媽角色,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她很熟悉先生和孩子的口味、喜好和興趣,她接收家人挑剩下的選擇,只能運用家庭時間以外的零碎時間,當伴侶和小孩各自有更多自我時間,母親也要學習爲自己大把的時間做自由的選擇。

一開始很不容易,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沒什麼創意,只想睡覺,或繼續做一些原本就有的小休閒,像是看看電視、逛市場、逛網拍、打小遊戲等,只要能帶來放鬆跟愉悅,都可以嘗試。

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楷模,看看他們怎麼和自己相處,可以豐富你的靈感;嘗試一些自己過去不會做的事情,也是很好的方向,漸進式地接觸可以幫自己脫離舒適圈,給大腦和心靈一些刺激與挑戰,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和你預想的不一樣,而有豐富的收穫。離巢期的母親變回女人,她學會自己旅行,到處走走看看,不用總是留在家裡等人回來。

第二、 獨自享樂的罪惡感

我們只敢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關係裡,是因爲我們不敢把資源用在自己身上,很多人在獨自享樂時都有罪惡感,「媽媽爲了我們犧牲那麼多,我怎麼可以只顧自己!」、「先生在外努力賺錢,我多做一點家事會怎麼樣?我爲什麼這麼愛計較!」、「我過得這麼好,是不是該讓他們也過好一點?」諸如此類的思考,你是不是很熟悉?

在健康的關係裡,我們讓自己愈好,你自己的圓裡面愈有能量愈豐富,你和別人交集的部分,也會愈來愈好,比方說,你投資自己,投過進修讓自己更有能力,透過購物與搭配讓自己更有魅力,你花時間經營自己,不只是讓自己變好,你和其他人的關係裡也會有益處,你會是更有智慧的照顧者或子女,你會成爲優質的上司或下屬,你會是更風趣更吸引人的伴侶。

在不那麼健康的關係裡,對方很可能只想永遠依賴別人,只想盡其所能吸取他人的資源,如果你真的順從對方的渴望,不堅守界線,不爲自己着想,那麼你的圓會變得不健全,你無法自給自足,最終也變得依賴,那麼所有的關係鏈都會陷入負向循環。

第三、 擔心失去在關係中的價值

我曾經和一個國中男生討論如何分配時間,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減少上網或看手機的時間,他說「我時不時就要看一下手機,我怕大家聊到什麼話題我沒跟上,或是有人丟我訊息,我太久沒回,我有想過考前三天完全不要上網專心念書,這樣效果一定很好,但是我怕三天後我的朋友都忘了我。」以國中生的年紀來說,他精準地理解到自己內心的困難。

我們擔心如果自己不持續對關係付出,就會失去在人們心中的價值,這阻礙了國中生衝刺學業,也是許多屆齡退休或已退休人士的擔憂,如果我不再有工作能力,我就失去價值了嗎?

我們一生中爲了某個目的或承擔某個角色的時間,可能隨着不同階段而消長,與我們產生交集的每一個圓,都有各自需要我們的時刻,也有爲了實踐他們的自我而遠離我們的時刻,親情是如此、愛情是如此、職場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發展自己的生命軸心,時時刻刻記得培養專屬自己的部分,才能坦然面對其他圓在自己生活中的進與退。

本文轉載自《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原文爲:和伴侶不合卻無法分手、退休後失去重心...心理師:這些人生危機,都是因爲「你不會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