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大學教授上課突失憶呆立 透過靈魂之窗發現「這病」
獨》大學教授上課突失憶呆立黑板前,透過靈魂之窗發現「這病」。(示意圖/Shutterstock)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利用首創開發利用AI人工智慧演算法,通過3D照相機拍攝臉部照片,並透過眼球振動頻率來區分失智症患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提供/楊舒婷高雄傳真)
擁有30年教學經驗的國立大學教授老沈(化名)突在課堂上停止動作,呆若木雞的站在黑板前不知所措,他發現自己突然出現這樣的症狀後,馬上前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看診,利用首創開發利用AI人工智慧演算法,通過3D照相機拍攝臉部照片,並透過眼球振動頻率來區分失智症患者,果真檢查出來爲早發性阿茲海默症,讓老沈得以延緩病情惡化。
另位開診所的醫師發現,他每天開出的診斷和藥單都一樣,且出門時經常迷路,直到診間內的護理師察覺到異常並告知家屬,醫師才前往檢查,經大同醫院的檢查後,結果顯示醫師也罹患了阿茲海默症。
神經內科醫師楊淵韓表示,團隊研究顯示伽馬波震盪對腦神經細胞中類澱粉蛋白的代謝有益,同時也發現宗教的禪修等活動與失智症風險較低有其關聯性。因此,醫院研究團隊與臺達電合作, 除了驗證這樣的效果,在細胞基礎醫學上的適用性,全球首創使用多頻率互補40HZ光波,希望能夠延緩失智症病程, 對於潛在的高風險族羣雖然尚未患病,但團隊已開發多重訓練模組的非藥物介入接觸手冊,幫助他們減緩失智症發病減少社會負擔。
大同醫院院長傅尹志強調,阿茲海默症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不僅對患者本身造成身心困擾,也對其家庭和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記憶及老化中心致力於研究這種疾病,以尋找早期干預的方法,以及發現可能的生物標誌,以區分高風險族羣。
目前臺灣約有29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如果考慮到他們的子女高遺傳風險可能會成爲國安問題和健康問題。因此將繼續努力,希望能找到更多有效的方式來解決這個不僅對病人本身、而且對家屬照護者以及社會帶來強大沖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