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邀大咖】專訪蔣士成院士:化纖高質量發展要牢牢聚焦這三大領域

當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建設最鮮明的特徵。

中國化纖工業從“零”起步,發展到今天成爲世界化纖大國,走過了一條崎嶇坎坷、佈滿荊棘的創業路。如今,每一年全球所消耗的化學纖維中70%來自中國,中國化纖企業憑藉着強大、穩定、高效的生產製造以及產品研發能力抓住了時代機遇,打下了“化纖大國”的這片“江山”。然而,站在新發展階段的十字路口,接下來行業要奮鬥的方向究竟是什麼?這一命題日日夜夜叩問着每一個化纖企業……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與方向。文件發佈後,本刊記者連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圍繞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所應該發力的技術創新工作進行了深入瞭解。

從“跟跑”到“並跑”、“領跑”

擁抱未來的中國化纖

作爲中國“的確良材料之父”,是蔣士成讓曾經只能穿棉戴麻的中國人的衣櫥豐富了起來;是蔣士成讓“的確良”這樣一種材料從高價進口的神壇跌落,走進每一箇中國尋常百姓的生活;是蔣士成帶領的團隊創造了中國化纖發展史上第一座具有時代光輝的里程碑。

今天中國化纖工業已經實現了從小到大,正在從大到強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跋涉,對此蔣士成表示:“經過‘十三五’發展,我國化纖工業科技實力大幅增強,技術水平已步入由‘跟跑’逐步走向與世界領先水平‘並跑領跑’的新階段,爲我國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優化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行業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化纖工業科技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其中主要體現在基礎理論研究仍需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仍需全面提高,關鍵核心技術仍需加強攻關,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行業還需要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努力。”

蔣士成表示:“我國化纖工業的科技發展,要在充分掌握當前情況的基礎上,對重點領域及其先進技術進行規劃和佈局,着力補齊核心技術短板,掌握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謀劃重大項目和工程,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蔣士成認爲接下來行業發展要重點關注這三大領域:纖維新材料、綠色製造、智能製造。

具體來講: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水平關係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企業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功能性纖維、生物基纖維、高性能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這幾類纖維的技術進步。除此之外,納米纖維、智能纖維、生物醫用纖維等前沿纖維新材料以及可降解纖維都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而在綠色製造領域,蔣士成表示:“綠色環保的工藝、油劑助劑催化劑以及綠色纖維認證和平臺體系建設、推廣都是化纖高質量發展需要攻克的課題。”

“十四五”期間,綠色製造將成爲製造業領域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是紡織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爲此,中國工程院設立了“紡織產業雙碳發展戰略及技術路線圖”諮詢項目。蔣士成介紹,該項目將通過對我國紡織產業碳排放現狀以及產業鏈關鍵環節減排技術、紡織原材料碳排放係數和廢舊原料循環利用碳排放效益等的研究,形成紡織行業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並提出我國紡織產業低碳轉型發展政策措施和建議。這也是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此外,在智能製造領域,蔣士成認爲要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建設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工廠。

鍛長板、補短板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石

纖維新材料、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是蔣士成指出的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攻堅的三個着力點,“針對這三大重點領域我認爲行業還需要進一步突出重點,佈局一些重大科技和工程專項,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蔣士成表示。

蔣士成舉例表示:纖維新材料領域可以重點解決錦綸高效柔性化產業化技術、無銻聚酯纖維產業化技術、高效阻燃纖維產業化技術、醫用防護纖維產業化技術等。生物基化學纖維領域要重點攻克萊賽爾纖維的專用漿粕、NMMO溶劑製備技術,攻克高光純、高化學純乳酸、丙交酯等重要原料國產化低成本製備技術。高性能纖維領域包含的品類比較多,需要分別逐一攻克。比如:48K以上大絲束碳纖維,T1100級、M65J級碳纖維的製備技術需要突破。對位芳綸需要實現高強型、高模型對位芳綸,芳綸紙、芳綸蜂窩材料等穩定化、規模化生產,滿足安全防護、光通訊、航天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最重要的是要突破高效、低成本的基礎上研發功能性,拓展其在海洋養殖、防護服裝、等領域應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超前沿的纖維產品比如納米纖維、智能纖維、石墨烯改性纖維等也需要積極攻克技術瓶頸,實現新階段的發展。

關於綠色製造部分,蔣士成指出,從技術上要圍繞高品質再生滌綸的新技術、節能低碳裝置的研發;綠色油劑、助劑、催化劑的關鍵技術研發發力,同時還要結合“雙碳”戰略,明確行業降碳實施路徑,加大綠色工藝及裝備研發,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及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加大從而推動化纖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此外,要重點推進綠色纖維製品可信平臺建設,提升綠色纖維供給數量和質量。

智能製造部分,蔣士成特別指出要引導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作用,集中資源打造可服務於化纖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數據共享,加強供需對接,促進全產業鏈協同開發和應用。

除了在重點領域設置重點專項之外,蔣士成表示,基礎研究對於產業發展具有寶貴的長遠價值,行業需要充分重視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夯實理論基礎,爲提高產品穩定性,提升產品性能提供理論支撐,從而引領未來化纖行業高新技術發展,鞏固我國化纖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全面建設化纖強國。

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

爲高質量發展聚智賦能

高質量的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蔣士成特別指出,化纖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加強行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大力培養行業學術/技術帶頭人,建立化纖行業高級專家庫,在指導行業科技進步的同時,促進全行業創新團隊建設;要發揮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等引領和示範作用,注重發現和培養一批中青年技術專家、傑出工程師、傑出技術工人。要發揮行業培訓班如全國紡織複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等的重要作用,加強化纖行業與紡織、染整等其他相關行業的技術交流與專業融合,培養一批覆合型人才,鼓勵科技人員和專家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項目,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科技人才。同時還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專業知識科普活動。

除此之外,蔣士成還表示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會促進各類人才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化纖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學高效的創新體系,接下里行業應該進一步加強國家及省級創新中心、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建設,構建產學研結合、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全方位提高化纖工業創新能力。

最後,蔣士成指出,化纖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整個產業鏈的通力合作,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給予相應的鼓勵支撐政策。對此,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利用現有專項資金渠道,結合行業發展趨勢,支持化纖行業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除此之外,蔣士成還建議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重視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強化科技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推動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知識產權維權中的代表作用和集體優勢。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