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贏了雷軍 “是格力最後的榮光”

hello大家好,我是酷溫。

最近格力上了兩次熱搜,一次說格力芯片成功了,而且沒拿國家一分錢。另一個熱搜是,格力透露小米侵權了,還賠償了格力50萬。

當然,這個事件小米那邊又闢謠了,說是沒侵權過,也沒賠償過。算是又一個羅生門了。

董大姐的熱度一直有,屬實是不蹭白不蹭,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格力,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

一、

先說下熱搜的背景,這兩條熱搜呢,是紅眼財經CEO和董大姐做的深入訪談。

之前紅眼財經CEO還做過的深度訪談,是和長城掌門人魏老闆,但是那兩期訪談,魏老闆是花了大價錢的,爲的就是把自己舉報某迪的高壓油箱事件,再炒熱。

所以當時魏老闆還投了一羣自媒體,跟着炒。

效果呢怎麼說呢,熱搜是上了,但是對某迪的打擊,好像沒有那麼明顯,某迪的銷量,依舊遙遙領先,魏老闆氣不過,這兩天不是高層會議裡面,又提到整治內卷式競爭嗎,魏老闆又開始趁着這個當口,再次下場懟某迪了。

扯遠了,回過來,董大姐這次是不是付費做的訪談咱不知道,但是,如果說吸引注意力,董大姐確實是做到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在極越閃崩,雷總的含金量,日益上升的互聯網環境下,董大姐對小米的“攻擊”,當然,這個攻擊打了雙引號,好像沒得到什麼實質收益。

反倒是董大姐自己,還得承受網民的審視,這個帳,好像怎麼算都不划算。那爲什麼董大姐還這麼做,這個我們留着最後說。

二、

首先,我們先說格力,算不算一家好公司?

我先說我的結論,五五開。

首先,對於投資人來說,尤其從分紅角度來說,格力絕對算一家好公司,因爲,他是真的讓投資格力的股民分到錢了。

白電企業,即便把美的海爾這些巨無霸算進來,格力上市以來的淨分紅,仍舊是最多的,從數據上看,上市以來,格力的累計分紅1253億。

這個分紅誰佔大頭呢?看格力的股權結構就知道了。

格力的前十大股東,按性質分,一共有四類:

第一類是基金,從第七到第11名,都是基金持股。基金的背後就是基民,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第二類是國資,第五位的,中證金融,背後是上交所和深交所,而位列股東第四位的,是珠海格力,而珠海格力的背後,是珠海國資委和廣東財政廳;

第三類,是格力董大姐自己和格力的經銷商,東方財富顯示,董大姐自持的股份,目前佔比是1.79%,在股東排序中,佔第六名。而格力電器十大經銷商組成的持股平臺,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居股東列表第三位。

最後一類,就是各類投資人了。目前格力股東列表第二位的,是香港中央結算,代表的就是深股通,過來的北上資金。

而第一位的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背後其實是高瓴創投。

高瓴創投隸屬於高瓴資本,而高瓴資本就是年初搬遷到新加坡,並且網傳創始人張磊,也入籍新加坡的那個創投基金。

這前十大股東,大約佔據了格力45%左右的流通股。換個說法就是,大概有將近55%的流通股,還是在中小投資者手上的。

截止到2024年3月31日,格力電器的普通股股東總數爲507,379戶。也就是這50多萬戶,是真真切切能夠享受到格力分紅帶來的紅利的。

當然,如果論分紅受益的最大自然人,董大姐自己肯定是一騎絕塵了,根據東方財富的數據,董大姐當下佔有的流通股和限售股加起來,已經超過一億股。

如果按2023年度一股派2元計算,一年下來光分紅,就能落袋2個億,比董事會每年1000多萬的工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三、

當然,除了分紅大方,另一個讓董大姐自豪的就是格力的利稅了。

董明珠曾經透露,2012年到2023年年底,格力電器累計納稅1534.4億元。

平均下來,每年120多億的納稅額度,其中2023年,格力更是貢獻176多億稅收。這個數字,絕對絕對值得一個大拇指。

不知道什麼概念,那給你做一下對比,你大概就知道含金量了。根據小米2023年財報,小米所得稅繳納數爲45億元。

光從所得稅上對比,格力是小米的3.9倍。可以說董大姐實實在在壓了雷總一頭。

分紅大方,利稅也高,爲什麼給格力的定性,仍舊是五五開呢?

因爲,格力仍舊有提高的空間。首先,就是員工工資。

對比下都是白電起家的美的、海爾,格力的人均創收280.9萬,人均創利40萬,是三家裡面最高的。

那按道理來說,單個員工創造的價值越高,員工工資也應該越高才對。但是,格力人均薪酬12.5萬,不僅低於美的的16萬,更低於海爾的18.6萬。

當然,在董大姐看來,雖然格力工資低,但是格力的福利好,格力從2007年建設了員工宿舍康樂園,2018年又建設了格力人才公寓。

但是,光從數量上來說,格力員工要做到人人有房住,可能還有點難。根據媒體的報道,康樂園一期、二期,投資兩個億,可容納1萬人居住。

同時格力的人才公寓,目前根據新聞報道老看,也只有3000套。就算住人才公寓的,全是雙職工家庭,兩個項目,頂多也只能解決16000人住宿的問題。但是目前格力員工近8萬人。

明顯,這個福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個視頻,董大姐問流水線的小哥爲什麼不住康樂園,小哥的回答,從來沒接到通知。

再對比下小米,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小米上市之初,大概有3成員工分到了期權,因爲小米早期不好招人,所以給的期權很高,一些普通員工可能都有20萬股。

如果持有到現在的話,按照港股的價格,那也是接近千萬的價格了。

另外,再看工資,小米集團2023年薪酬開支總額爲人民幣189億元,而小米的員工有多少呢?

2023年底,這個數字是33627名全職員工。平均下來,人均收入是56.2萬元。

當然,這個薪酬之初,還包括了股權,以及部分非小米全職職工的支出,但是即便刨除這些,相比于格力的平均工資,小米大概率也能高出好幾倍。

之前在真人秀上,歷經千險進入格力當接班人的孟羽童,也曾自爆,雖然光環頭銜不少,甚至被稱爲董大姐接班人,但其在格力的工資也只有5000-10000的區間。

而另一位格力之虎王自如,雖然幹到了渠道負責人,但是對於工資,從來也是諱莫如深。

格力所有的董監高裡面,獨董除外,薪資最低的是職工監事,年薪75萬左右,其次是財務總監,年薪180萬。

王自如的薪資大概率不會比財務總監更高。也就是,扣稅之後,大概率每年到手也不會超過100萬。

這樣看來,2023年6月,王自如因198萬元的債務被強制執行。也就情有可原了。當然,格力薪資最高還得是董大姐,稅前1213萬,按照45%稅率交稅,稅後將近700萬。

四、

當然,除了給員工花錢不多這個槽點之外,格力更大的槽點是,增長陷入了瓶頸。

董大姐常掛在嘴邊的,是當年他和雷軍的賭約,她贏了。2013年,董大姐和雷總賭5年之後的營收,小米能不能超過格力。2018年的時候,謎底揭曉,當年,格力總營收1981.2億元,小米的1749億元。

格力營收仍舊比小米多出230多億的。董大姐完勝。但是,這只是故事的前半截,後半截,很多人忽略了。

到了2019年,格力營收突破2000億,來到2005億之後,便掉頭向下,一度跌回1700多億,當然有疫情的影響。

直到去年,格力營收,才收復2000億關口,達到2050億。但是小米賭約結束後的次年,也就是2019年,就已經2058億的營收,反超格力。並在2021年一騎絕塵,衝上了3200億。

雖然後來同樣向下,但也一直維持在2700億的上方。而在當下,小米的營收,已經甩開格力700億的規模了。

所以,董大姐早就不和小米比營收了,只比利潤和利稅。

利稅前面已經說過,利潤方面,2023年,格力利潤290億,而小米的利潤則不到175億。

爲什麼董大姐的營收上不去了?要知道,同賽道的美的,營收3700億+,眼看着就往4000億去了。

這就不得不提董大姐的多元化了——

以美的作對比,美的能衝上3700億,那是因爲美的除了空調,其小家電貢獻同樣巨大,從小家電電風扇起家的美的,生活電器營收2017年是987億,但是到了2023年,就已經漲到了1347億,佔美的總營收36.04%。

而格力的生活電器營收呢,從2017年23.01億,到2023年也只有40.02億,是美的的零頭。

不是董大姐不願意做空調以外的嘗試,而是大姐的嘗試,根本不在生活家電領域,董大姐的多元化,是星辰大海。

比如,2015年左右,董大姐就開始了自己的多元化嘗試——造車、這個時間點,比雷軍下定決心造車,早了將近6年。

時間回到2015年,在一場活動中,董大姐結識了一箇中年男人,魏銀倉,這個魏銀倉就是珠海銀隆的創始人。魏銀倉的造車夢想深深打動了董大姐,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一個超越家電製造業的未來。

到2016年8月的時候,董大姐就準備通過格力電器,斥資130億收購珠海銀隆,進軍新能源車領域,但是,格力電器2015年全年的淨利潤也才125億。怎麼辦呢?

董大姐只能定向增發格力電器的股票給銀隆,以換取銀隆的控制權。因爲定增金額巨大,所以要召開股東大會。但是對於定增的價格,中小股東要求按當前市價計算。

這一下銀隆不幹了,因爲之前和銀隆約定的股票價格,是當前市價的七折,一旦按市價計算,銀隆的股東,要少拿不少格力的股票。價格談不妥,收購只能走入死衚衕。

五、

眼看說不通小股東,董大姐一氣之下,曲線救國。

你們中小股東這麼犟是吧?大姐我就以個人名義入股銀隆。當時大姐還喊來了王健林和劉強東一起入股,著名的一個電話投了五個億,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最後王健林投了5個億佔了3.7%的銀隆股份,大姐佔了7.46%的股份,換算一下,保守估計,大姐掏了不下10個億。

至於大姐哪來這麼多錢,看看大姐的格力電器股票,爲什麼有不少是限售股就知道了,沒錯,質押出去了。

這裡簡單說下最後結果。當年爲夢想窒息,忽悠大姐,不顧股東反對,加倉銀隆的魏銀倉,最終在2019年,出逃海外,銀隆公司高層六人被刑拘。

案由是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元。接着就是,工廠停工、上市暫停。最後供應商要債,法院只能拍賣股權。

股權拍給誰了呢?沒錯,又是格力電器。30%的銀隆股份,最終拍了18.3億元。

因爲涉及金額不大,所以這次不用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同意,也就是大姐拍板了就成。

五年前,那個130億沒買到的銀隆,最後大姐花了18個億接了回來。

至於目前銀隆如何了呢?被格力收回之後,銀隆就被改名格力鈦了,虧損依舊虧損,只不過,還沒死透。

最新一篇紅星新聞的報道,格力鈦前三季度共下線了2000餘臺新能源汽車,目前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覆古鐺鐺車和電動物流車。

沒錯,從圖片上看,就是動物園和景區用的那個鐺鐺車。看着雷總的su7大賣和yu7上線,再看看自家的鐺鐺車,不知道董大姐心裡怎麼想。

當然除了新能源,大姐還在手機上和雷總打過擂臺。格力進軍手機業務,不可爲不早,時間同樣在2015年。

那一年華爲才發佈到mate8,小米也纔剛發佈了小米4和紅米note,羅永浩的錘子還在志得意滿。那一年3月,格力手機橫空出世,高通410處理器,720P顯示屏,1g內存8g存儲,200萬前置,800萬後置攝像頭。

這個配置明顯就不是衝着高端機去的,但是價格不便宜,1599元。

董大姐直言,要超越小米。但是別說小米,格力手機連紅米也沒幹過,加上開屏就是董大姐的美照,這個手機也成了當時市場嘲諷的對象。

後續的二代依舊延續一代的風格,配置不高,價格不低,董大姐頭像鎮宅。有博主甚至爆料,二代格力手機,工廠生產了30萬臺,但是賣出去的不到1萬臺。剩下只能壓給供應商和員工。

後續格力終於痛定思痛,把董大姐的美照取消了,2021年,5G風起,格力又推出了5g手機,大鬆G7,董大姐又一次親自站臺,稱這個手機不比蘋果差。

但是依舊沒有水花,G7年銷售數字,大約在4000臺上下。

什麼概念呢,中國手機出貨量的十萬分之一都不到。

六、

時間來到2022年,那一年,第一財經報道,格力手機負責人出走,格力手機依舊由格力電器員工、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消化。

而到了2023年5月,界面新聞對格力報道已經變成,格力手機團隊已經解散。雖然格力有闢謠,但是格力不再退出新款手機也是事實。

當然,除了新能源車和手機,格力的多元化還包括了醫療器械以及預製菜行業,但是這些多元化,目前都難言成功。

這些都是酷溫給格力五五開的一大原因。

當然,如果說一定有那個成功了。格力給的答案是芯片。

2018年5月,董明珠宣佈投資500億進入芯片製造領域,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入股了聞泰科技、三安光電和安世半導體等公司,並投資10億成立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根據格力的信息,零邊界2023年芯片出貨量過億顆。

以至於,2023年,格力的芯片業務實現收入約100億元,同比增長約50%;實現淨利潤約20億元,同比增長約100%。這個增速遠高於其主業空調。

不過,誰是子公司零邊界的客戶,誰在採購格力的芯片,我是沒有找到詳情。

按照常理推斷,格力電器,必定是採購子公司芯片的大頭。

當然,即便這樣,也沒什麼問題。畢竟採購親兒子的芯片,也能給格力電器自己降本增效不少,同時保證了芯片供應鏈的安全。

董大姐芯片投資,目前來看,應該算是少有的,空調主業以外的一場勝利。

所以,怎麼總結格力和董大姐呢?

真的比較複雜,她樂於分紅,實實在在納稅,解決了八萬人就業問題,如果算上上下游產業鏈,幾十萬人可能都不止。

比起某些吃補貼、想着稅務籌劃、隨時準備遁走的所謂企業家,格力和董大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但是,她同樣和年輕人無法共情,認爲35歲沒人招,可以自己去創業,作爲人大代表,公開建議立法對員工跳槽行爲收取“培訓費”。認爲給不給股東分紅,她可以一言堂。

甚至在一片頌揚聲中,她真的認爲自己的玫瑰空調美不可言,這些行爲甚至可以用抽象來形容。但是也能理解,畢竟君王身邊,只有讚歌。

如果說,格力登上王座,少不了董大姐揮灑青春,身先士卒,那麼如果某一天格力摔下王座,轟然倒塌,董大姐估計同樣居功至偉。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你覺得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