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金融機構與普華永道解約
進入6月份,普華永道解約潮仍在持續。6月11日晚間,中國人壽公告,擬聘任安永爲2024年度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而其原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爲普華永道。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還有4家上市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宣告與普華永道解約,包括招商銀行、中國人保、杭州銀行、海通證券。從細分領域來看,保險、銀行、券商均已出現在與普華永道解約的陣營中。從解約的緣由來看,部分機構稱基於“審慎原則”或“謹慎性原則”,這與此前衆多上市公司宣佈解約時的表述頗有不同。
銀行、保險企業解約
6月11日夜間,中國人壽公告,綜合考慮公司對審計服務的需求,根據會計師事務所選聘相關規定,經履行招標程序並根據評標結果,公司擬聘任安永爲2024年度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審計機構。
而原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名稱爲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及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以下合稱“普華永道”)。
這並非首家與普華永道解約的上市金融機構。6月5日晚間,杭州銀行公告,經公司與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協商,鑑於其近期相關事項尚待公司進一步覈實,基於審慎原則,董事會決定取消公司第八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聘任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上個月底,5月29日,中國人保公告,綜合考慮公司對審計服務的需求,根據會計師事務所選聘相關規定,經履行招標程序並根據評標結果,公司擬聘任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爲2024年度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而其原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則是普華永道。
5月27日,招商銀行公告,在執行完公司2023年度審計工作後,公司原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已連續8年爲公司提供審計服務,達到財政部規定的最長連續聘用會計師事務所年限。2024年度,公司須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其中,原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爲德勤,擬聘任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安永,但去年招商銀行曾公告擬改聘普華永道爲2024年度審計機構。此次新公告,意味着安永將接棒德勤,成爲招商銀行的年審機構。
券商也加入解約陣營
除了保險、銀行,券商也出現在與普華永道解約的陣營中。6月6日夜間,海通證券公告,鑑於擬聘會計師事務所近期相關事項還需進一步覈實,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決定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度股東大會審議的《公司關於續聘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
而此前,3月28日,海通證券發佈關於續聘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時表示,公司同意續聘普華永道中天和羅兵鹹永道爲公司2024年度外部審計機構,普華永道中天爲公司2024年度內部控制審計機構。
這意味着,海通證券成爲首家“棄用”普華永道的上市券商。自2020年起,普華永道就已擔任海通證券的審計機構。
此前,海通證券連續聘用德勤長達8年,達到服務時間上限。據財政部《金融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金融企業連續聘用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原則上不超過5年,對於進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綜合評價排名前15位且審計質量優良的會計師事務所可適當延長續聘年限至不超過8年。
Wind數據顯示,除海通證券外,去年還有申萬宏源、中銀證券、東興證券等3家上市券商聘用普華永道爲審計機構,其中申萬宏源已於今年3月底發佈了續聘公告,另外兩家暫無相關動作。
基於“審慎原則”或“謹慎性原則”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份以來,已有超三十家上市公司與普華永道解約或續約生變,包括中集車輛、青島港、青島啤酒、東鵬飲料、粵電力A、邁瑞醫療等,丟單金額達數億元。
關於解約原因,各家機構的解釋各種各樣。有的表示是普華永道最長服務期限已至,“服務年限已達到連續聘用會計師事務所的最長年限”;有的則表示公司發展需求改變,“主要是考慮公司現有業務狀況、發展需求及整體審計需要”;有的則較爲模糊,“綜合考慮公司對審計服務的需求”等。
不過,從上述金融機構6月份的公告來看,有些將“分手”歸因於“基於審慎或謹慎性原則”,以及鑑於普華永道“近期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覈實”。
據灣財社記者統計,2023年,普華永道中天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爲107家,審計費合計8.69億元,涉製造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批發和零售業等諸多行業。
接下來,上述解約潮是否持續發酵,市場仍在觀望。
灣財快評
受造假風波衝擊 重塑市場信任任重道遠
普華永道大規模解約事件堪稱近期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恆大財務造假風波衝擊之下,普華永道正在遭受企業接二連三的撤單。從普華永道的丟單金額來看,或已超過2億元,損失不可謂不大。
雖然上述企業在解釋取消合作的緣由時,均給予普華永道離場足夠的體面,但市場自有一把衡量的秤桿。外界普遍認爲,普華永道接連丟單或與其審計質量和獨立性評估的信任下滑有關。
接下來,是否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與普華永道不再續約,解約風暴是否會持續發酵,尚未可知。但市場不抱樂觀態度,畢竟信任如同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的引發勢在必然。
一直以來,作爲全球頂尖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可謂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其專業能力受到廣泛的認可。但在恆大事件中,普華永道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否勤勉盡責,一直令投資者生疑。畢竟,此前普華永道作爲恆大的審計機構爲其提供服務長達14年之久,在恆大被香港監管機構調查之前卻一直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與其專業形象相去甚遠。
投資者的疑慮有着正常的邏輯基礎。對於一家審計機構而言,無論是因爲職業操守還是法律風險,審計人員自然希望如實揭示企業的重要錯誤或持續經營能力問題,會計師賴以生存的業務收入是由聘請他們的公司決定的,這是其生存的悖論——企業既是被審計的對象,又是審計機構的“金主”,相互矛盾的關係集於一身。
但第三方審計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獨立性永遠是其生存的第一法則,也是其存在於市場的要義。這就需要審計機構堅守職業底線,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審計機構的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爲加大查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事實上,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監管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查處力度明顯加強。隨着針對衆多審計機構的罰單的一張張下發,市場對此有着強烈的感受。
此外,“吹哨人”能夠大幅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進一步完善內部吹哨人制度也值得呼籲。事實上,2019年9月,國務院就下發了《關於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爲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至於普華永道最終如何收場,也爲衆多投資者關注。安然事件,是投資者屢次拿出來對比法律後果的一個案例:2001年,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宣告破產,成爲美國當時所謂的“史上最大破產案”。破產前,安然公司承認做了假賬,虛報數字令人瞠目結舌。而安達信因幫助安然公司造假,被判處妨礙司法罪後終至倒閉,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由此變成“四大”。
從目前多位法律界人士的分析來看,如若普華永道參與了恆大事件,等待其的可能是重量級處罰與鉅額賠償。但結果究竟如何,仍需等待監管的調查結果,目前就斷言四大會變成三大、普華永道將退出中國業務,爲時尚早。
不過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家曾經得到市場好感的老牌會計師事務所,要重塑市場的信任,任重而道遠。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