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資管大咖發聲:明年股市、債市有機會!

中新經緯12月24日電 (馬靜)“我認爲中國股市不是沒有投資價值,而是股市存在嚴重的成分股交易額和市值的錯配。”24日,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長聶慶平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3年會(第十屆)分論壇上指出,滬深300佔股市整體市值比重在70%左右,但估值水平比較低,且交易佔比只有27%左右,並逐年下降。中國的藍籌股估值應該翻倍,只要到17-18倍,股指就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聶慶平還稱,A股正處在週期底部,宏觀政策和估值水平都具備穩步向上的有利條件。中新經緯注意到,在這場分論壇上,來自中郵理財、華泰資產、申萬菱信基金等機構的掌舵人均表示,應對明年樂觀一點,股市有投資機會。

“應對股市抱有信心”

談及對明年經濟形勢的判斷,聶慶平認爲,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處於降槓桿的週期中,中國經濟在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環節中已處於週期底部,下一步應是逐步向好。

華泰保險集團首席投資官、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亦判斷,全球經濟正處於探底企穩階段,其中中國經濟將處於溫和回升。他還特別強調,此前中國經濟更多是用偏槓桿和負債的方式去推動,未來科技創新對中國經濟的推動效應和效果將不斷提升。

“我們看好明年中國新經濟增長動能帶來的製造業投資的增長。”申萬菱信基金董事長陳曉升表示,根據申萬菱信的研究,推動明年經濟增長的動能主要有三點:一是中國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二是美國市場超額儲蓄消耗殆盡以及財政被壓制,三是中國數字貿易加速發展。

在此宏觀背景下,明年中國股市行情將會如何演繹?

“目前權益市場有較好的估值和基本面的支撐,只是市場情緒比較差,我們對權益市場中長期仍舊看好,不過短期內或許還會有些波動。”平安理財首席量化投資官唐滬軍提到,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經逐年收斂,明年可能會出現一些緩慢但穩步的改善勢頭。資金面方面,雖然今年北上資金持續流出,但預計明年形勢會改善,且隨着機構投資者的逐步入市,同時融資規模和股東減持規模的進一步收斂,明年資金面會有修復。

華夏理財董事長苑志宏也判斷,上市公司盈利出現了拐點,應對股市抱有積極的信心。從風格方面看,成長、紅利、大盤在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催化下,未來價值修復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A股應該如何投?

具體到A股的投資策略上,聶慶平認爲,應以中長期的績優股爲主進行資產配置,要關注資本市場的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機會。

唐滬軍認爲,明年權益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包括一些高性價比的消費、養老消費、紅利資產、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等。

“今年表現不好的重倉基金明年不一定表現差,可能大有機會。”在楊平看來,A股目前的估值已經處於比較低的分位,機構投資者通常都會關注機構重倉股。目前指數已經回到2020年水平,到明年會逐漸有機會顯露出來。

從行業角度看,楊平表示看好三大板塊:一是反映了時代特徵的科技股,但這需要精選個股。二是醫藥,該板塊目前估值比較便宜,在高質量發展趨勢下,醫藥有可能會贏得盈利和估值都好的機會。三是資源方面,在全球宏觀經濟還不錯的情況下,資源領域的龍頭股票機會也比較明顯。

不過,楊平也提示,今年權益市場波動性極低,明年權益市場波動率會擡升,投資時要更加註重波段的考慮,要有止盈、逆向等操作。其次,在組合結構上則要做到防守與進攻兼備,要跟緊政策,做好高股息、科技成長和順週期板塊的預判以及及時的轉換。

可“繼續挖掘城投債的空間”

在股市之外,多位人士都指出,在流動性寬鬆環境下,利率上行空間有限,債券收益率中樞下行等趨勢將繼續,債市仍有機會,尤其是城投債、產業債。

中郵理財總經理彭琨就提到,目前看,債券收益率週期波動、中樞向下的趨勢沒有改變,明年仍然可以保持中性偏高的配置水準。可以適度地抓住交易機會,繼續挖掘城投債的空間,調整地產債的結構,做好“二永債”的配置機會。

苑志宏也持類似判斷,並表示可把握市場節奏的變化,維持一個必要的較高倉位仍然重要。

唐滬軍則補充道,雖然信用投資的票息收益總體下降,但是高等級信用債的稀缺性在上升,同時短久期高收益的城投債安全性較高。

楊平則提到,債券方面要積極進行交易,密切關注資金和政策面的變化,重視高票息的策略。此外,他認爲,目前很多可轉債也存在較大機會,近乎接近純債價值,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買入機會。

除了股債,明年還有哪些資產可以配置?彭琨認爲,現階段保持產品低波穩健仍然是關鍵,要結合資金面的變化,繼續配置存單、存款類資產。同時,加強資產配置管理,構建相對平穩的資產組合平抑產品波動。此外,一些細分資產,如針對盤活存量資產的ABS、REITs類資產證券化品種會有新的機會,此外還可關注消費類資產、美債等。

在苑志宏看來,大宗商品、原油、基本金屬等方面,明年應該也有很大機會。

唐滬軍則提到了黃金的投資價值,並表示另類策略方面看好量化類私募。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