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致年節蛋荒 動團:蛋雞籠飼環境差 染禽流感機率增

陳玉敏說,不友善的飼養環境讓禽流感與禽畜疫病增加,病毒也會不斷突變,撲殺也解決不了問題。(本報系資料照)

國際原物料大漲、氣溫變化、禽流感等因素導致年前缺蛋危機,據農委會預估,雞蛋缺量每天上看200萬顆。動團表示,氣溫變化大雖然是產蛋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臺灣蛋雞籠飼比例仍高,不友善的飼養環境加上氣候因素,讓禽流感與禽畜相關疫病增加,想靠撲殺解決疫情毫無可能,根本問題是必須尊重動物天性,以友善飼養方式,還給動物健康與福利。

根據農委會防檢局統計,今年迄今確診及撲殺H5N2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禽場案例7例,包含陸禽6場、鵝1場,當中蛋雞場包含彰化縣大城鄉蛋中雞場、彰化縣芳苑蛋中雞場、彰化縣竹塘鄉蛋中雞場等。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工業化集約養殖完全漠視經濟動物天性,例如把蛋雞終生塞在小小的格子籠裡,連張開翅膀的空間都沒有,動物終身承受不當的囚禁與緊迫,無法維持自身的身心健康,人類製造體弱多病的經濟動物,就讓各式病毒都容易入侵。歷年來防檢局公告感染禽流感的養雞場,就幾乎都是採用格子籠飼的蛋雞場,無論大型密閉式或是開放式都中鏢。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格子籠飼比例約7成、非籠飼(平飼、放牧)約2成,豐富籠則約1成。

陳玉敏指出,我們必須尊重經濟動物的天性,有好的身心狀況纔有足夠的免疫力,也纔有辦法對抗病源,否則病毒不斷透過病弱家禽基因重組,導致病毒一直突變,加上其他禽畜相關疾病增加,到最後撲殺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最終危害的也會是人類自身。

根據外媒Sentient Media報導,除特殊情況外,歐盟日前已經正式通過經濟動物不得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之法規,該法規已於1月28日生效,「臺灣的蛋雞飼養環境下我們無法停止使用抗生素,飼養方式的改變會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