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的“最大贏家”,躲在澤連斯基背後,數錢數到手抽筋
俄烏消耗戰打了2年多,當外界還在討論誰能贏下戰局時,真正的大贏家,早已賺的盆滿鉢滿,數錢數到手抽筋。
2022年,俄烏大戰爆發後,與對面俄羅斯陣營相差懸殊的烏軍,對武器裝備的需求急劇增加,而這,也打開了美軍工商“爆金幣”的按鈕。
美國作爲當今世上最大的軍事強國,自然成爲了烏克蘭背後的強大主要火力支援。戰鬥剛打響,美國就向烏克蘭輸送了一大波武器援助。
除了常規武器彈藥,還有防空系統以及裝甲車,都紛紛運抵烏克蘭,很大程度上,這給美軍火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這裡或許有人好奇,除了這些,美政府不是還給烏克蘭提供了許多資金援助嗎,數億美元直接打到烏克蘭賬戶,這也算吃“戰爭紅利”嗎?
首先要知道的是,美國首批運抵烏克蘭的那批武器,看上去氣勢恢宏,實際上大部分是“破舊退役”的,說好聽點是援助,難聽點不就是“扔垃圾”嗎?
包括給烏克蘭的資金援助,乍一看好像還挺大方的,但“無利不起早”的美國,怎麼可能白白把錢送人。
事實上,在俄烏衝突中,美政府多次通過撥款以及緊急授權的情況,對烏克蘭提供援助,但這些錢最後還是會流向美軍火商的“口袋”。
爲了確保烏克蘭這筆生意足夠穩定,美政府還提前和軍火商簽訂合同,可以保證在未來幾年內,爲烏提供持續穩定的軍事支持。
當然,這只是淺顯層面的一種謀劃。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的號召下,歐洲也開始加大對烏克蘭的軍援力度。
但有些國家手頭沒那麼多武器怎麼辦?
這好辦,來美國買就是了,如此一來,美國對歐洲的收割再一次完成了閉環。
不久前,就媒體曝光了一份名單,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美國有5家軍火企業收入暴漲,首先是洛馬公司,作爲全球第一的軍火企業,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許多在烏克蘭戰場出現的武器裝備,都來自洛馬公司。
第二個是通用動力公司,其主要爲航空設備提供發動機,今年以來,烏克蘭一直在催促西方儘快支援F16戰機。
可想而知,通用動力公司得有多大的賺頭。
其次就是RTX(前身是雷神技術公司),還有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波音公司。都在這場衝突中,成爲了既得利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美軍火商的利益驅動,華盛頓的一些決策,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別忘了,哈里斯團隊啓動競選活動以來,短時間內籌集5.4億美元資金,直接刷新了選舉史同期籌款紀錄。
包括特朗普那邊也一樣,在其籌集的競選資金當中,軍火商企業的數額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對美國來說,煽動俄烏衝突,從來不是爲了烏克蘭的利益,而是爲了美國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