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評估供需失衡 國健署擴大補助75家聯評中心
國民健康署今年起擴大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52家擴增爲75家,盼幫助慢飛兒及早接受治療。(王家瑜攝)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發展遲緩,希望尋求專業協助,但可能面臨不知該掛哪一科的困擾,也有部分家長反應,光是等候評估就得排隊半年,恐錯過孩子早療的最佳時機。爲此國民健康署今年起擴大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52家擴增爲75家,盼幫助慢飛兒及早接受治療。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統計,111年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數計3萬907名,較100年1萬5848名,成長近2倍,顯示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服務需求漸增。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111年全國共有52家聯評中心,但供給和需求有些失衡,因此透過提高補助,讓醫院可以增聘相關人力、提高評估效益和人數,讓家長縮短等候時間,及早介入治療。
爲早期診斷疑似多重發展遲緩兒童,國健署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結合小兒神經科(或小兒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精神科)、復健科,至少2科以上之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牀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及聽力師等至少4個職系以上專業評估人員,安排個別化評估服務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
「孩子的時間寶貴,晚3到6個月就差非常多。」臺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陳慧如指出,兒童發展評估需要跨專科,原因在於孩子發展非常多樣,不是隻有看動作、語言、智能而已,而是要評估全人發展,找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和需要協助的面向。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文君指出,兒童發展遲緩除了生理病因之外,越來越多比例是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造成,例如自閉、注意力不足過動,或是兒童受虐或疏忽等,這些很難用科學檢測來診斷,需要觀察兒童行爲和家庭互動,以及透過量表、生活影片來分析,以做出正確診斷。
周文君提醒,有些家長抱持着「大隻雞慢啼」「男孩子發育比較晚」這類想法,可能因此錯過早期療育的機會;只要覺得孩子可能有發展落後的問題,家長可先利用兒童健康手冊內的簡易問題進行初篩,最好在2歲前及早介入,經專業評估後安排正確的療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