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比例攀升 醫師:越早用生物製劑效果越好
新北市土城醫院皮膚科楊靜宜主任(左二)與異膚嬰幼兒家長共同分享異膚照護經驗。(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朱家瑜理事長。(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臺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逐年上升,平均每10位兒童就有1位確診異位性皮膚炎。隨着國內逐步放寬異膚新藥適應年齡,有越來越多孩童可早期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醫師指出,如異膚孩童能在6個月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超過半數病友能降低將來氣喘、過敏等病發風險。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表示,生物製劑及早介入治療已是國際間異膚治療的新趨勢,研究顯示早期使用可降低四成的食物過敏、鼻過敏以及氣喘等相關過敏風險,我國食藥署日前也已放寬生物製劑的適應年齡至6個月以上,提供異膚家長更多藥物選擇。
朱家瑜提到,有研究指出,6個月至5歲中重度異膚嬰幼兒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有超過5成病患的疾病嚴重度改善75%,同時搔癢程度也有顯著改善,若追蹤至1年則高達8成5病友的臨牀嚴重度評分能持續改善,且併發感染、蕁麻疹或氣喘機率都大幅降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有6成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於嬰兒2個月大時,雖然部分患者會在3至5歲逐漸好轉,但仍有一部分病友長大後會持續發作,甚至演變成中重度病患,顯示及早介入治療的重要性。
楊靜宜說,傳統異膚治療包含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紫外線照光等,但類固醇具有皮膚萎縮變薄以及導致肥胖、影響發育等副作用,免疫抑制劑則有肝腎功能疑慮,在這些多重考量之下,難以長期讓孩童使用。
而生物製劑則是鎖定幹癢和發炎的細胞激素,影響層面與傳統藥物相比較小,副作用發生率通常較低,楊靜宜提到,除了能迅速改善病患癢感,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還能讓肌膚幾乎回到正常狀態,因此相當建議6個月以上患有中重度異膚的患者及早使用。
朱家瑜說,食藥署今年放寬生物製劑可用於6個月以上的中重度異膚孩童,但目前健保給府範圍仍停留在12歲以上中重度病患,如家長想讓孩童及早使用,必須採自費,但相信不久的未來,就會納入健保給付,提供異膚孩童更全方位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