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豪車失去溢價,英菲尼迪QX60降至30萬元仍賣不動!

我對奢侈品牌有一些個人見解。首先,一線和二線奢侈品牌之間的差距並非很大。所謂的二線品牌難以憑藉其品牌價值獲取利潤。如果按照傳統定義,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屬於第一梯隊,而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和沃爾沃等售價在10萬至20萬元區間的品牌屬於第二梯隊。至於第三梯隊的奢侈品牌,則已被邊緣化。

典型的三線產品包括謳歌、英菲尼迪、捷豹和DS。原因很簡單,即便降價也無法促進銷售,失去了奢侈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溢價能力。奢侈品牌的本質不在於產品實力,而在於爲用戶提供“高端圈層”體驗的能力。當用戶拿到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或奧迪的鑰匙時,會感覺自己很有面子。然而,實際上,A4L、3系、C 級等車型的產品實力並不突出,品牌纔是其銷售的核心支撐。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力迅猛,不斷衝擊着20多萬元的細分市場。憑藉先進的自動駕駛輔助、800V快速充電、智能駕駛艙、豪華氛圍等優勢,對20萬至35萬元的市場發起了猛烈攻擊。

例如,AITO M7的銷量已連續幾個月超過1萬輛,憑藉其卓越的產品實力和品牌價值,成爲售價超過25萬元的SUV市場上的熱門車型。很多人質疑中國品牌的品牌價值?但事實上,確實有大量用戶通過購買行爲支持自主品牌,如騰勢、坦克、理想、蔚來等。中國品牌售價超過20萬的車型所佔比例迅速增加,這表明在高端用戶羣體眼中,中國品牌的價值在不斷提升。

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實力更強。與同價位的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相比,最近推出的星紀元ES、極氪 007 和智己 S7等車型在智能駕駛艙、性能和基本性能方面更具優勢。在30萬元以下的市場,一線奢侈品牌已無法與國內品牌直接競爭,因爲電動汽車的產品實力過於強大。即使是具有強大吸引力的一線品牌都是如此,品牌價值無法爲二線品牌帶來利潤的情況就更糟糕了。英菲尼迪 QX60是一款幾乎全尺寸的 SUV,儘管其終端價格降至30萬元左右,但銷量仍然不佳;凱迪拉克 CT5的終端價格已降至20萬元左右;當年所謂的神車雷克薩斯 ES,現在其終端價格已降至23萬元左右。

價格下降的核心原因是產品未得到用戶認可,這首先體現在銷量上。爲了換取銷量,只能降價。簡單來說,二線奢侈品牌既沒有品牌實力,也沒有產品實力,因此根據目前中國品牌反擊的速度,降價空間仍然很大。

畢竟,所有奢侈品牌都是建立在普通品牌之上的,生產成本並不高。例如,英菲尼迪和日產、凱迪拉克和通用汽車、雷克薩斯和豐田等,豪華車型的生產成本已經不高了。因此,談到二線奢侈品牌的生存,唯一的選擇就是採取更低的價格路線。因爲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在未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二線奢侈品牌將繼續被中國智能產品所取代,爲了生存,他們必須降低價格。

我個人認爲,中國品牌在智能化和電氣化方面做得很好,許多車型在相同價格範圍內確實有一定優勢。但我們不能否認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內飾質感和整體汽車工藝方面的傳統優勢。因此,中國品牌要想真正打敗奢侈品牌,除了在智能化和電氣化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外,還需要加大對這些傳統優勢的投入,縮小與奢侈品牌的差距。

另一方面,奢侈品牌也需要自我創新,適應電動智能化的趨勢。僅僅依靠品牌溢價和內飾豪華是不可行的。必須在智能化和電氣化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等品牌的電動車型仍然有限,不會給人帶來太大驚喜。如果繼續這樣競爭,被國內品牌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我認爲奢侈品牌應該充分利用自己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大力投資於電子智能領域,開發出能夠真正與國內品牌競爭的高質量作品。同時,要重塑品牌形象,讓年輕人感受到奢侈品牌的時尚前衛。如果奢侈品牌能夠完成這兩個轉型,我相信他們有很大的機會在電子智能時代重新佔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