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專案平臺媒合碳匯與生物多樣性 已成功媒合11企業
林保署今天舉辦「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成果發表記者會」,林業保育署針對國土生態綠網規劃、社區與原住民參與、企業協力等項目,均已深耕多年,媒合平臺奠基公私協力,導入社區參與,對未來邁向淨零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奠定新的里程碑。記者李柏澔/攝影
因應2050淨零碳排,以及企業日益增加的自然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育、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等永續目標需求,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4月底成立「公民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臺」,排臺上架後提供46件專案徵求合作,目前已成功媒合11家企業。
林保署ESG媒合平臺針對企業所提供的專案,包含自然環境及林業社會文化2大面向、共11類型,增加森林碳匯的造林專案、保育野生動植物與棲地的生物多樣性專案、保存重要林業文化資源或原住民族山林智識的社會文化專案等,也鼓勵企業以自身資源主動提出對生物多樣性有助益的合作專案,每年林保署將針對專案進行監測與評量。
林保署今天舉辦「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成果發表記者會」,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平臺的專案設計除了須達成自然正向改變的目標,爲了踐行聯合國保護森林應先關注倚賴森林生活者生計的呼聲,以及生物多樣性公約對社區參與的期許,絕大多數專案都是媒合企業將經費與資源投入標的區域所在的山村部落,而非交由林保署執行,如此更能確保專案成果與彰顯ESG的社會效益。
林華慶說,林保署ESG媒合平臺首批媒合成功的11個專案中,有高達8個是由企業攜手在地部落社區,共同以造林、竹林經營、棲地營造及友善產業發展,實現增益自然碳匯及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另外3個專案則爲企業運用自身的照明、數位技術及用地資源,創新運用於改善生物棲地、推動野生物保育及重要林業文化資源保存。
今年「2024臺灣生物多樣性論壇暨生物多樣性典範獎頒獎典禮」上林保署也提及,生物多樣性不一定是針對特定物種,區域的維護也包含其中。另2024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將於今年10月份於哥倫比亞舉辦,我國未來將再參考聯合國2030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研訂我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劃」,以系統性訂定執行目標及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並建立後續追蹤、監測目標指標及定期產製國家報告的管考與推動機制,將生物多樣性工作納入各部會政策制度內落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