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長笛大師班諾德來臺 想像力讓演奏更有層次

法國朗帕爾長笛大賽首獎得主、法國長笛第一把交椅菲利普.班諾德再次來臺。(鄧博仁攝)

這趟來臺,班諾德(左二)也將和臺灣鋼琴家徐嘉琪(右一),還有長笛家馬曉珮(左一)、黃貞瑛(右二)同臺演奏。(鄧博仁攝)

長笛家班諾德認爲,音樂家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像力。(鄧博仁攝)

新象藝術創辦人樊曼儂(右二)在2006年於北京一場國際長笛賽事認識班諾德。(鄧博仁攝)

朗帕爾長笛大賽首獎得主、法國長笛第一把交椅菲利普.班諾德再次來臺,預計在北高兩地演奏。他表示,對音樂家而言,想像力是很重要的事情,「樂譜沒有寫出音樂的全部內容,必須要有想像力,表現譜上沒有說出來的話。」

除了演奏,班諾德同時是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長笛及室內樂教授,他表示,作爲音樂家必須要時時保持好奇心,「新世代音樂家,因爲手機、電腦、影音平臺,可以快速取得答案,想像力減少了,有時常常會模仿別人的詮釋,很可惜。」

班諾德表示,音樂和文化、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音樂是活的,去哪裡、看見什麼、閱讀什麼,造就了想像力。」班諾德透露,在疫情間,他透過整理花園、閱讀書本,培養想像力。

班諾德出生於1960年,1982年以一等獎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院,23歲時應指揮大師賈第納邀請,進入里昂歌劇院擔任長笛首席,1987年參加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獲得首獎,也因此受到長笛家朗帕爾賞識,被譽爲朗帕爾傳人。

班諾德表示,他的家鄉是法國東部亞爾薩斯地區的一個小城科爾瑪,他小時候不太有機會聽到音樂,17歲時,法國政府在各地推廣音樂教育,當時他的母親也爲他報名,「那時媽媽幫我詢問有沒有教木笛(Recorder)的老師,結果遇見有個教木笛又教長笛的老師,我看見長笛很漂亮,選了長笛,就像選車一樣,這臺車很漂亮,所以選擇它。」

班諾德說,他一開始也沒有特別喜歡長笛,「啓蒙老師的示範氣音很多,沒有很好聽,我也爲此期許自己能吹出很純粹、帶有金色光澤的聲音。」

新象藝術創辦人樊曼儂表示,2006年她北京的一場國際長笛賽事認識班諾德,「他的演奏很詩意昂然、具有情感,和那種耍帥的聲音不一樣,是全世界最高貴的聲音,他可以透過笛聲表達人類的情感,令人相當佩服。」

這趟來臺,班諾德特別爲臺灣觀衆準備兩首特別曲目,包括當代音樂家霍夫邁爾創作的長笛奏鳴曲,以及法國當代作曲家康奈鬆的長笛奏鳴曲,也在臺將世界首演。同時,班諾德也將和臺灣鋼琴家徐嘉琪,還有長笛家馬曉珮、黃貞瑛同臺演奏。音樂會將於2月15 日在高雄衛武營、16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