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城之下》大結局反轉,知縣身份揭曉,陸直黑化,兇手同歸於盡

《繁城之下》大結局,1小時41分鐘,信息量很大,關於案件真相與人物身份,之前大家都猜得七七八八的,沒想到大結局又來了一波反轉,沒爛尾,很精彩!

1、陸直:我不需要一個爹

陸直黑化大家都知道了,但沒想到,他黑化得這麼徹底,連與他感情深厚的陸忠都連捅幾刀,然後抹了脖子。

原來,聰明如陸直,已經知道了陸忠在利用他,而陸遠暴原本沒有要殺他。

陸忠居然真的想要陸直做兒子。

然而陸直在“認爹”這件事情上已經有陰影了,他瘋狂喊道:我不需要一個爹。

兩人之間的對話,耐人尋味:

當初陸直不小心戳了陸遠暴的逆鱗,如今陸忠戳在了陸直的痛處。認爹,做兒子,對於陸直來說,充滿了恥辱。

陸直已經不相信陸忠。陸忠說的金子是實話,他說你瘋啦。陸忠想讓他做兒子,他覺得陸忠是瘋子。

陸直變了。以前他是正,如今他是反的,他曾對小寶子所說“這個世道是反的”,他隨着世道反過來了。

以前的陸直,渴望親情,看重恩義,想“認爹”,如今的陸直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有利用和欺騙,看不到真情。

陸直,變成了陸遠暴。可見陸遠暴那次當衆折辱,對陸直的影響有多深,最終他成爲了當初傷害他的那個人。

2、宋典史:冤怕無頭,你的冤有頭,我很羨慕你啊

宋典史從來沒對人說過他的過往,世人都以爲這是他的忌諱,無人敢與之談論。

當知縣主動來跟他討論“冤”字,宋典史卻不甚介意,談起他的往事。

宋辰因受黨爭牽連入獄,天牢裡的酷刑嚐遍,身體殘缺,屈打成招,供出了好友,好友以死自證清白。

即使之後翻案,宋辰依然受累於他的冤案。他的冤在於,右手殘缺,再也提不起筆,宋大才子的書畫雙絕已成前塵往事。他的好友已死,他的愧疚無以減輕,無從解脫,鄰人鄉里誤會他是花了銀子才得釋放,衆口鑠金,指指點點,他百口難辯。

魏知縣說,那些上本舉報的御史言官,逼供致殘的刑部堂官,忙於黨爭的朝廷大臣,悠悠衆口議論他舞弊賄賂的愚民庸衆,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受到懲罰,所以宋典史不是冤不能平,是仇不能報。

魏知縣與薛舉人之間的仇恨爭鬥,本不牽涉宋辰。宋辰本是局外人,卻因要主持一個公道,不幸死於其中。

死前宋辰對魏知縣說:冤怕無頭,你的冤有頭,我很羨慕你啊。

宋辰這一輩子,都是被人牽連所害,不過最後之死,也算是爲了自己所信仰的公道而死,死得其所。

今生所遭受的無頭之冤,就此終結了。

3、曲三更: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有時還得走岔道

曲三更得知了知縣就是殺死師父的兇手,他選擇了知情不報,與薛舉人聯手殺知縣。

支開了呂三,派出了20人精銳去盯薛宅,故意讓衙門守衛薄弱,方便柳七動手殺人。

然而被宋典史識破了,綁了他,宋典史去救知縣,死在了柳七刀下。

曲三更悔恨茫然不知所措,由於他一念之差的選擇,宋典史與幾名衙門的兄弟,都喪命於柳七之手。

師父死了,宋典史也死了,曲三更不知道怎麼做,也無人可以詢問了。

還是高士聰在關鍵時刻點醒了曲三更——知縣與薛舉人兩方都僵持不動,如今由我們說了算了。

曲三更的師父已經做過選擇了,但他選錯了。

曲三更重新選了一次,施計謀抓了牛不羣,拿到了他的供狀,再憑供狀捉拿薛舉人。

4、魏知縣:你還記得翠華樓的小寶子嗎?

大結局,魏知縣與薛舉人對峙,薛舉人道一聲:你,來了。

魏知縣:我來了。

仇人見面,卻沒有分外眼紅,竟是格外平靜,和氣得很。

薛舉人想知道,陸不憂當年是怎麼逃脫出那場大火的?

魏知縣道:你還記得翠華樓的小寶子嗎?

薛舉人這才知曉,當年大火,小寶子也在陸宅。

魏知縣問薛舉人,如果當年他知道小寶子在,會放過他嗎?

薛舉人表示,即使是小寶子,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他爲小寶子難過,每年爲他燒紙。

薛舉人說我本不是陸直,魏知縣說,我也不是陸不憂。

薛舉人驚訝,你不是陸不憂,那你是誰。

魏知縣又道:你還記得翠華樓的小寶子嗎?

劇情反轉了,原來魏知縣竟然不是陸不憂,而是小寶子。

魏知縣沒想親手了結陸直,而是在家等陸直過來殺他,一旦他被殺害,就坐實了陸直殺人的證據,魏知縣本來備好了後手,提前暗示過宋典史。

他到最後都念及舊情,不願親自動手殺曾經的好朋友,而且兩次幽幽道:你還記得翠華樓的小寶子嗎,卻從陸直這裡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答案。

薛舉人已無力迴天,只道自己也是爲了逆天改命,出手殺了魏知縣,而後自盡。

5、小寶子:我要把能正的,都正過來

小寶子是劇中少有的純良之人,而到最後也已經是雙手染滿鮮血。

大火那天,他恰好跟陸不憂待在一起。

小寶子發現着火之後,去找下井的繩子,打算與陸不憂躲進井裡避火。

一根火柱倒下來,陸不憂爲救小寶子而死。

小寶子躲進井裡,開始學習識字,發現了忠爺記錄的陸宅秘密,無意中發現忠爺刻論語用的雕版是金子做的。

小寶子拿了陸宅的金子,他說不能白拿,所以他爲他們報仇,“我要把能正的,都正過來”。

按道理來講,如果魏知縣是陸不憂,他身負血海深仇,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復仇,他有着足夠強烈的動機。

但如果是心地純良的小寶子,其殺人動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他既然做了知縣,以他的權勢,可以暗中收集證據,從程大夫與王夫子入手拿到供狀應該不難(這兩位後來因兇殺害怕前來自首供認了),要求重新徹查此案,沒必要搞這麼大的殺人陣仗啊。

而且,小寶子誓要“我要把能正的,都正過來”,他搞連環殺人案,是“正”過來了嗎,這難道不是“反”着來的?跟陸直他們一夥人的殺人放火行徑,倒是挺一致了,只是所爲目的不同。

兩位少年好友,人到中年,20年的時光之隔,已是魚死網破同歸於盡的敵人,實在令人唏噓。

《繁城之下》這個大結局,你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