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繼拓:9月A股市場是反彈,還是反轉?

中新經緯9月3日電 題:9月A股市場是反彈,還是反轉?

作者 樊繼拓 信達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8月份,A股市場風雲變幻,儘管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場出現了普漲行情,但整個8月A股呈現波動態勢。筆者認爲,9月A股迎來反彈的支持理由較多,比如中報期結束、人民幣升值、港股上漲、銅價反彈等。

5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盪,但從8月中旬以來,市場逐漸積累了一些反彈的力量,9月大概率會進入一個階段性反彈的窗口期。反彈的第一個理由是中報披露期結束。2021年三季度以來,市場整體進入盈利下降期,整體ROE(淨資產收益率)持續走弱,季報披露期市場通常會偏弱,然而一旦季報披露期進入尾聲,對盈利的擔心將會暫時告一段落,市場易反彈。反彈的第二個理由是其他人民幣資產領先走強。7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8月初以來,香港恆生指數也開始逐漸走強。2016年以來,歷次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較高的期間,股市大多偏強。反彈的第三個理由是信心進一步修復。雖然8月整體的PMI(採購經理指數)數據偏弱,但如果以高頻的商品價格數據來看,8月中下旬還是好於8月初,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價格均企穩出現了反彈。以上變化意味着市場出現反彈概率較高,而且反彈力度有望強於5月下旬以來出現過的多次周度反彈。

然而,市場是否能實現反轉仍需進一步觀察。反轉通常需要盈利層面的邏輯支持。回顧A股歷史,政策流動性可以推升第一個底部的形成,但第二個底部往往需要盈利驅動。例如,2005年的底部得益於股權分置改革,可以理解爲政策底;隨後的回調再次企穩上行時,名義GDP已經開始回升,顯示了盈利底的出現。2012年底至2014年中,市場持續寬幅震盪,第一個底和第二個底都有盈利反彈的跡象支撐,雖然整體盈利沒能反轉,但自下而上的盈利看點還是不少的,而最終的第三個底(2014年中),是居民資金大幅流入推動的。同樣,2016年1月的市場底部則是去槓桿風險過後流動性的底和盈利改善的底共同作用,當年二季度調整期間,盈利依然在繼續改善。2018年底至2020年一季度,市場的企穩過程比較複雜,第一個底是民營企業座談會後的政策底,第二個底(2019年8月初),部分行業(半導體)盈利大幅改善,但整體盈利依然偏弱,第三個底是2020年初疫情衝擊的底,後續是疫後修復的盈利改善。整體來看,A股歷史上第二個底的盈利看點至關重要。目前來看,反彈的條件具備,但盈利改善的跡象還不十分明顯,所以反彈後可能還會震盪。

從短期策略看,A股有望迎來反彈,後續能否反轉還需關注銅價和二手房銷售。在年度配置建議上,上游週期>傳媒互聯網、消費電子>出海(汽車汽零、家電)>金融地產>AI、醫藥、半導體、新能源>消費。儘管多數板塊目前都處在庫存週期的底部,但庫存並不是行業表現的核心決定因素,核心是尋找比庫存週期更強的Alpha(超額收益率)。上游週期產能格局的超額收益率會讓商品價格下跌幅度可控,同時考慮到持續3年成長股的估值收縮,部分成長股或可以開始配置。(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